
谓当面详尽叙说。 明 李东阳 《与李士常书》:“老先生遗稿,近颇条次,但更録数手,讹谬实多。旧草残缺,犹未能办,须缓图之。此事至重,非面尽不能既也。” 明 袁宏道 《与曹以新书》:“枯守衙斋,望上官牘如望赦,诸容面尽。”
“面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面尽”意为当面详尽叙说,强调通过面对面交流将事情或情感完整表达。该词多见于古代书信或文集中,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明代李东阳《与李士常书》
“此事至重,非面尽不能既也。”
(指重要事务需当面详谈才能妥善解决)
明代袁宏道《与曹以新书》
“诸容面尽。”
(表达需见面细谈的意愿)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口语或书面语中更常用“当面详谈”“细说”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研究古汉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结合更多古籍用例分析。
《面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面对人群或者事情的时候,表现得十分自然、无所保留,毫无顾忌。
《面尽》的拆分部首为“面”和“尽”,其中“面”的拆分部首是“面”本身,笔画数为9;“尽”的拆分部首是“尸”,笔画数为6。
《面尽》最早出自于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阮籍的作品《咏怀古迹》:“面尽众人仰,日不能自足。”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在繁体字中,写作「面盡」。
在古代,写作《面尽》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面的古代写法为「靦」,尽的古代写法为「儘」。
他在聚会上没有任何顾忌,面尽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溜须拍马、谄媚、奉承、讨好
无所顾忌、无所保留、毫不保留
隐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