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辞的意思、盟辞的详细解释
盟辞的解释
即盟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盟辞大意是 唐 南诏 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和好关系, 南诏 不与 吐蕃 私下交通。”参见“ 盟文 ”。
词语分解
- 盟的解释 盟 é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盟军。盟友。同盟国。盟约。山盟海誓。 指结拜弟兄:盟兄。盟弟。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 发(誓):盟誓。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专业解析
盟辞,又称“盟书”或“载书”,是中国古代举行盟誓仪式时记载誓约内容的特定文辞。其核心含义与特点如下:
-
定义与核心含义:
- 盟辞特指古代盟誓活动中,参与者共同订立并宣读、记录下来的誓约文书。《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盟誓的文书”。其核心在于通过庄严的仪式和固定的言辞格式,确立参与者(个人或集团)之间共同遵守的约定、义务或禁令,具有神圣的约束力。
-
仪式性与神圣性:
- 盟辞的产生与特定的盟誓仪式密不可分。这种仪式通常包括杀牲(如牛、马、豕)、献血(或以牲血涂唇)、告誓于神明(天地、山川、祖先等)等环节。盟辞在仪式中被郑重宣读,并书写于简策(竹木简)或玉、石之上,有时甚至埋于地下或沉于河中,以示对天地神明的昭告和契约的不可更改。其神圣性来源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违背盟辞被视为会招致神罚。
-
内容与结构:
- 盟辞的内容通常包括:
- 盟誓主体:参与盟誓的各方名称(个人、家族、诸侯国等)。
- 盟誓缘由:举行盟誓的原因、背景或目的(如缔结同盟、结束战争、共同御敌、约束行为等)。
- 核心誓约:参与者共同承诺遵守的具体条款,这是盟辞的主体部分。条款通常非常具体,可能包括军事互助、互不侵犯、信息共享、共同讨伐、互不隐瞒等,也可能包含对特定行为的禁令(如“毋敢有不善”)。
- 请神监临:明确邀请神明(如皇君、司慎、司盟、山川群神等)作为盟誓的见证者和监督者。
- 诅辞(明殛):对违背盟誓者的严厉诅咒和惩罚声明,如“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如有违背此盟,明神诛杀他,使他军队覆灭,不能享有国家),强调神罚的必然性。
- 结尾套语:如“明神先君,是纠是殛”等,再次强调神明监督与惩罚。
- 结构上,盟辞通常遵循一定的固定格式,语言庄重、凝练、有力。
-
历史背景与载体:
- 盟辞盛行于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是诸侯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解决争端、建立联盟的重要政治工具(如著名的“葵丘之盟”、“践土之盟”)。它也用于贵族集团内部巩固关系或约束行为(如著名的“侯马盟书”)。
- 其载体早期多为简策,后世考古发现则多为书写在玉片或石片上的“盟书”,如山西侯马、河南温县等地出土的大量春秋晚期晋国盟书,是研究盟辞最直接、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
语言与文化价值:
- 盟辞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应用文体,其语言风格庄重肃穆,多用四字句,善用排比和对仗,具有强烈的威慑力和感染力。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制度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古代宗教观念(鬼神崇拜、诅咒文化)、语言文字、礼仪制度和社会信用的宝贵文献。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提供权威的词语定义。
-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著) - 阐述盟誓仪式及其文化背景。
-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 - 记载了大量春秋时期的盟誓活动及盟辞原文(如《左传·成公十二年》晋楚盟辞)。
- 《侯马盟书》(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编) - 考古报告,提供了原始盟书文本及研究,是研究盟辞的一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盟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盟辞”指立下盟约时使用的宣誓性言辞,强调双方或多方通过语言形式达成正式协议并承诺遵守。核心由“盟”(立约宣誓)和“辞”(言辞表达)两部分构成,常见于古代国家、团体间的缔约场景。
二、历史实例与用法
- 古代盟约应用
据《中国通史》记载,唐代与南诏国曾通过盟辞约定“各守疆界,不相侵犯”,并明确禁止南诏与吐蕃私下联络。这体现了盟辞在政治外交中的庄重性。
- 文学与仪式场景
盟辞多用于结拜、缔约等仪式,如“海誓山盟”即源于此类宣誓形式。
三、相关词汇辨析
- 近义词:盟文(书面化的盟约文本)、誓词(更泛指的誓言)。
- 现代延伸:部分资料提到“盟”可指代现代行政单位(如内蒙古的“盟”),但此义与“盟辞”无直接关联。
四、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正式、庄重的承诺场景,如历史文献、古典文学中的结盟记载,或比喻人际间坚定的约定。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定义、历史案例及语义分析,主要参考来源包括高权威性网页。若需进一步查阅完整资料,可查看相关历史文献或语言学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包身工草孽察捕産嘏持学楚声词杰调九鼎顶杠豆腐干咄咄书空棼然分组夫妻反目府寺该放甘柘膏唇试舌葛缕官度贵人多忘还珠亭兼任亟疾苛察经板京本涓滴微利谲密康庐客店克丝钳子款计烂游劳倦露桡蔓引株连木版水印癖好拼抢黔桂铁路栖亩擎露轻言软语庆膺裘罽器重日不我与容颜山笑深博手感夙构肃栗桃萼屉子讬逃汶阳川宵祲些语系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