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茫,昏暗。 晋 张载 《霖雨》诗:“零雨餘旬朔,濛昧日夜坠。”
“濛昧”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蒙昧”相近,但带有更明显的自然意象。以下是综合古籍和现代词典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自然状态:形容天色昏暗、雨雾迷蒙的景象,如晋代张载《霖雨》诗中“零雨馀旬朔,濛昧日夜坠”,描绘连绵阴雨下昼夜昏暗的自然环境。
•引申义:可比喻人的思想混沌未开化或愚昧无知,如《晋书·阮种传》中“臣诚蒙昧”,此处“濛昧”与“蒙昧”通用,指不通事理的状态。
2. 古籍例证与用法
唐代韩愈《答崔立之书》提到“竞于蒙昧之中”,强调愚昧导致的困境,而“濛昧”在文学作品中更侧重环境描写,如张载诗句中的雨雾迷茫感。
3. 现代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濛昧”较少单独使用,多作“蒙昧”,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若用于文学创作,可借其自然意象增强画面感;若指思想状态,建议优先使用“蒙昧”以避免歧义。
濛昧(méng mèi)是一个汉字词语,用于形容微弱、模糊、不明朗的意思。该词的拆分部首是水(shuǐ)和日(rì),笔画总数为23画。
濛昧一词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而税于殷及于周,四方濛昧乱。”在这里,濛昧用于形容四方纷乱、混乱的局面。
濛昧在繁体字中写作濛昧。繁体字是汉字的一种变体,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有很多变体,濛昧在古代写法中可以写作濛昧(水),其中“水”是濛昧的部首。“水”表示该字的意义与水相关。
以下是一些关于濛昧的例句:
除了濛昧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可以组成词语:
与濛昧相对的反义词是明确、清晰。
总而言之,濛昧是一个形容微弱、模糊的词语,用于形容一种不明朗的状态或情况。它的拆分部首为水和日,总共有23画。源自于古代汉字写法中的濛昧(水),意为与水相关。繁体字为濛昧。濛昧的近义词有濛濛、昧昧、含糊、迷离,反义词为明确、清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