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老人与幼儿。《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耄与悼,虽有罪不加刑焉。” 郑玄 注:“爱幼而尊老。”《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帝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喜 《志林》:“ 顺帝 至 建安 中,五六十岁, 于吉 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
"耄悼"是汉语中表示年龄两极的特殊称谓词,其核心语义指代老年与幼年两个年龄段的群体。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的权威释义,"耄"特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源自《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悼"则指未成年的幼童,典出《礼记·曲礼上》"七年曰悼"。二字并列构成"耄悼"这一复合词,形成对年龄谱系两端的概括性指称,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特殊年龄群体的礼遇政策,如《汉书·刑法志》所载"三赦之法:幼弱、老旄、蠢愚"即包含此类群体保护思想。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该词虽属书面雅言,但仍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礼仪研究等领域保持学术价值。其构词法体现汉语"反义联合"的造词特点,与"老幼""长幼"等词形成语义场关联。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特别指出,"耄悼"在古代法典中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如《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对"耄悼之人"减免刑罚的具体条款,成为中华法系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见证。
“耄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ào dào,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说明:
指代对象
由“耄”和“悼”组合而成,分别指代老人与幼儿。
古代法律背景
古代对这两类人给予特殊宽待,如《礼记》提到“耄与悼,虽有罪不加刑焉”,即不轻易施以刑罚,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
“耄悼”是古代对高龄老人和幼童的合称,反映传统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观念。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礼记》原文及《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白森森板堞卑怯驫水逋薮嘲摈赤磷觕定寸步难移额题杆秤干旌干渣渣官蛙汗流浃踵候灰环钩甲第连天监籍进刀津渡沮力开头库本坤顺浪籍老东人拉皮条连蒂凌猎离黍啰里梅粥邈俗挐首尼罗河疋段平白无辜潜藴奇靡情状商团深邃审物失勒刷淤水鼠述律秫米硕果仅存术悐述序梭织贪鄙铁例微单文绣院卧牛城梧州市湘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