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心的意思、鄙心的详细解释
鄙心的解释
(1).卑劣的欲念。《礼记·缁衣》:“夫民闭於人而有鄙心。” 汉 刘向 《说苑·谈丛》:“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势。”
(2).犹言己心。谦词。《战国策·魏策三》:“臣愿以鄙心意公,公无以为罪。”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鄙心惓惓……不宣。”
词语分解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网络扩展解释
“鄙心”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且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化的使用:
一、基本含义
指卑劣的欲念或心胸狭隘的品行。常用于形容思想低劣、行为卑鄙、不值得尊敬的人。例如《礼记·缁衣》提到“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强调民众因蒙蔽而产生的卑劣心态。
二、谦辞用法
在古汉语中,“鄙心”也可作为自谦之词,表示“我的想法”或“个人心意”。例如《战国策·魏策三》记载:“臣愿以鄙心意公”,此处是臣子向君主表达谦逊的态度。
三、使用场景
- 批判品行:描述他人道德低下时,如“此人鄙心,不可深交”。
- 自谦表达:古代书信或对话中表谦逊,如宋代曾巩《上欧阳舍人书》用“鄙心惓惓”表达恳切之意。
- 文学引用:常见于引用古籍评价人性,如《说苑·谈丛》指出“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势”。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卑劣、狭隘、龌龊
- 反义词:高洁、坦荡、磊落
需注意语境差异:批判性语义多用于第三人称,谦辞用法仅限第一人称。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修辞场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鄙心》这个词的意思:
鄙心(bǐ xīn)是指心灵深处的贬低、轻视或鄙视之情绪或态度。这种心态常常是出于对他人的不认同、不满或不喜欢而产生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鄙心》的拆分部首是牛(niú)和心(xīn),其中牛部表示了崇高或高尚之义,心部则表示与心理、情感相关之意。《鄙心》共有19画。
来源和繁体字:
《鄙心》是现代汉语词汇,其来源于古代文化背景。在繁体字中,鄙心的写法为《鄙心》(bǐ xīn)。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常常变化。鄙心的古代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仍保留了牛和心的基本形状。具体的古代写法因时代和地域而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例句:
1. 他对别人的努力和成就充满了鄙心。
2. 我们应该摒弃鄙心,尊重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组词:
鄙心没有常用的相关组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组合其他词语以更好地表达相关的观点或情感。
近义词:
轻视、鄙视、看不起
反义词:
敬重、尊重、钦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