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驴驹媚 ”。
“驴媚”一词在古籍和现代语境中有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和语义演变理解:
原义(传说物)
指初生驴驹口中含有的肉状物,据传妇人佩戴可增加魅力。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并收录于《汉语大词典》。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进一步引用僧赞宁记载,称其为“媚”,具有神秘功效。
引申义(行为贬义)
现代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为讨好他人而失去自尊的行为,带有贬义。但此用法较少见于古籍,可能是语义演变的衍生义。
若有进一步考据需求,可查阅《太平广记》或唐代志怪小说集。
《驴媚》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指言辞或行动阿谀奉承,卑躬屈膝,拍马屁的意思。
《驴媚》由“驴”和“媚”两个部分组成。
“驴”的部首是马,拆分笔画为5画;
“媚”的部首是女,拆分笔画为9画。
《驴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东篱买臣图》中,形容男官十分奉承,像驴子一样卑躬屈膝,获得上位的实利。
《驴媚》的繁体字为《驢媚》。
在古代,汉字“媚”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写作“媄”,拆分笔画为8画。
1. 他总是对上司驴媚,讨好得不得了。
2. 面对权贵,他不屈服于驴媚。
1. 驴背:形容驴子的背部。
2. 媚笑:用奉承的言辞和笑容去讨好他人。
3. 奉承:趋奉求好,用言辞和行动来讨好他人。
1. 奉承:唯唯诺诺,巴结讨好。
2. 拍马屁:用过度的谄媚和奉承讨好他人。
正直:反义词指言行端正,不奉承和谄媚他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