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露筋祠的意思、露筋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露筋祠的解释

《高邮州志》载, 唐 时有一女子,不详其姓氏,或曰 郑荷花 ,又曰 萧氏 ,又曰 金节娥 。与嫂行郊外,日暮,嫂挽女投宿田舍,女不从,乃露坐草中。时秋蚊方殷,弱质不胜,嗣旦,血竭露筋而死,后人因号 露筋女 ,为立祠以敬祀之。俗称仙女庙。 明 袁宏道 《过露筋祠》诗:“铁索界黄沙,石羊吹古道。下有 露筋祠 ,荒螭卧深草。” 清 吴嘉纪 《堤上行》之二:“举头不觉双泪堕,隔河望见 露筋祠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露筋祠”的词义解释及文化背景,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传说起源与核心内容

露筋祠源于唐代民间传说,讲述一名女子(记载中姓名有郑荷花、萧氏、金节娥等不同版本)与嫂嫂郊外夜行,因拒绝投宿陌生田舍,露宿草丛被秋蚊叮咬致死的故事。女子因“血竭露筋”的惨状被后人称为“露筋女”,并建祠纪念。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1. 名称变迁:早期称“路金祠”(与炼金传说相关),后因贞节故事演变为“露筋祠”,别名贞应祠、烈女祠等。
  2. 道德象征:宋代起被赋予贞节观,米芾《露筋之碑》与欧阳修《憎蚊》诗均强化其“宁死不失节”的烈女形象。
  3. 社会功能:明清时期成为封建礼教宣扬女性贞烈的载体,通过香火祭祀传递道德教化。

三、地理与现状

祠庙原址位于江苏高邮与江都交界的运河西堤,今仅存部分遗迹。地名“露筋”亦源于此,现属邵伯镇辖区。

四、争议与批判

部分文人如汪曾祺质疑故事真实性,认为其“残酷惨厉”实为对封建贞操观的扭曲;欧阳修也曾指出“蚊虫致死”情节不合常理。

五、文学影响

历代文人多有题咏,如袁宏道《过露筋祠》、岑霁《露筋祠》等,诗句多渲染荒祠寂寥之境,暗含对贞烈观的复杂态度。

注:若需查看完整碑文或历史考证细节,可参考《高邮州志》及米芾《露筋之碑》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露筋祠

露筋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露骨相助的朋友或者一心一意为别人做事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露筋祠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部首:雨、⺮、示。其中雨和示为左右结构,⺮为上结构。

笔画的分布为:左右结构左边的雨的笔画数为8,⺮的笔画数为5,示的笔画数为5,总计为18。

来源

《露筋祠》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其中的《马丹阳生黄太守事朝天》故事中。故事中的黄太守在求学过程中,得到了一位叫做马丹阳的人的帮助,非常感激。出于感激之情,黄太守在家中建立了一个祠庙,取名为露筋祠,以表达他对马丹阳的感谢之情。

繁体

露筋祠的繁体写法为露筋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露筋祠的写法为露筋祠。

例句

他一直是我的露筋祠,无私地帮助我解决问题。

组词

一心一意,朋友,相助

近义词

忠诚,友情,助人为乐

反义词

自私,背叛,敌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