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躅的意思、銮躅的详细解释
銮躅的解释
銮驾行迹。借指銮驾。《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出陪鑾躅,入奉帷殿。” 吕延济 注:“鑾,天子法驾也;躅,跡也。”
词语分解
- 銮的解释 銮 (鑾) á 一种铃铛:銮铃。 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銮仪(帝王的车驾及仪仗)。銮驾。銮舆。随銮。迎銮。 笔画数:; 部首:金; 笔顺编号:
- 躅的解释 躅 ú 〔踯躅〕见“ 足迹。踯”。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銮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luán zhú,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字面解释:由“銮”(天子车驾的铃铛,代指帝王车驾)和“躅”(足迹、行迹)组合而成,字面意为“銮驾的行迹”。
- 引申义:借指帝王的车驾或仪仗,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2.文献出处
- 出自南朝王俭的《褚渊碑文》:“出陪銮躅,入奉帷殿。”
- 唐代吕延济注解:“銮,天子法驾也;躅,迹也。” 意为帝王出行时随行车队的行迹。
3.现代使用
-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场景,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4.相关扩展
- 近义词:銮驾、銮舆(均指帝王车驾)。
- 注意:与“踯躅”(zhí zhú,意为徘徊)发音相近,但意义无关联,需避免混淆。
建议在引用时结合具体文献背景,并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注解以确认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銮躅
銮躅(luán zh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金”和“骨”两个部首组成,拆分为16个笔画。銮躅是一种草本植物,又称铃铛花,属于忍冬科。
词源
銮躅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释植》:“铃铛花,羊耳菜也。”在古代汉语中,銮躅通常用来描述这种花朵的形态。銮躅也常被赋予象征爱、美和纯洁的意义。
繁体字
銮躅的繁体字为鑾躅。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銮躅”有不同的写法。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鑾躅”。
例句
1. 春天里,园中的銮躅花盛开得美轮美奂。
2. 他的美丽身姿犹如一朵銮躅花,在人们的注视下独自绽放。
组词
1. 銮躅花:指铃铛花。
2. 銮躅色:形容淡紫色,如铃铛花的颜色。
3. 銮躅草坪:指种植铃铛花的草坪。
近义词
铃铛花、忍冬
反义词
凋谢、衰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