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脔截的意思、脔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脔截的解释

碎割。《魏书·刘昱传》:“闔门婴稚,莫不臠截。”《太平广记》卷一三一引 隋 无名氏《祥异记·元稚宗》:“便取 稚宗 ,皮剥臠截,具如治诸牲兽之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脔截”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动词,最早可追溯至晋代文献,其核心含义指“分解切割”。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脔”本义为切成块状的肉(《说文解字》释作“臠,切肉臠也”),而“截”表示切断、分割的动作(《广雅》载“截,断也”),二字组合后构成“将物体分割成块状”的完整语义。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典型用例见于晋代郭璞《江赋》:“脔截蟞胾,舟子所隣”,此处以夸张笔法描绘江中生物被切割的场面。从构词特点分析,“脔截”属于同义复词,通过两个近义语素叠加强化表意效果,这种构词法在六朝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脔截”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辞书编纂领域。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具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且多用于描述具象的物理切割过程,与近义词“分割”“切断”相比,更强调动作的精细化和块状结果。

网络扩展解释

“脔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uán jié,其核心含义为“碎割”,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用法与语境

  1. 历史文献:多用于记载战争、刑罚等场景,如《太平广记》描述“皮剥臠截,具如治诸牲兽之法”,以类比屠宰牲畜的手法形容对人的残害。
  2. 现代使用:因含义暴力且生僻,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

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魏书》《太平广记》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闇鄙阿婉霸王之资别余不长俊谗訾成吉思汗陵吃受重身子赐罢催产单孑独立断口耳闻不如目见返照回光伐炭干儿高骧工间瑰珉好象获隽公车家酿教头界边噤声矍相看承刻画无盐快信姱丽冷语僚贤耧车蝼螘卖笑耄儒密付挠挑盘囊偏私破蕾遣戍且使气门全音撒谷豆散子石染霜镜疏濬俗监铜拔万古留芳畏日无忧洞先友笑比河清小诵谐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