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漏壶的部件。上刻时辰度数,随水浮沉以计时。 宋 陆游 《晨起》诗:“夜润熏笼煖,灯残漏箭长。” 元 萨都剌 《云山图》诗:“城头漏箭催更鼓,将军燕寝元戎府。”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早春》词:“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餘香咽。”
(2).借指光阴。 清 陈维崧 《绕佛阁·初冬同友小憩中隐禅院》词:“叹急景浮生,虚负漏箭。”
“漏箭”是古代计时工具漏壶的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漏箭是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浮标,通常由竹或木制成,表面刻有代表时辰的标记。随着壶内水位变化,漏箭会上下浮动,人们通过观察箭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例如宋代陆游在《晨起》中写道“灯残漏箭长”,直接描述了其计时功能。
由于漏箭随水流缓缓移动的特性,古人常将其作为时间流逝的意象。元代萨都剌《云山图》中“城头漏箭催更鼓”、柳永词中“漏箭移,稍觉轻寒”等诗句,均借漏箭暗喻光阴推移。
在诗词中,漏箭常与“更鼓”“灯残”“晓寒”等意象组合出现,营造出深夜或拂晓时分的寂寥氛围。如纳兰性德《菩萨蛮》中“丁丁漏箭余香咽”,将计时器的细微声响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可通过查字典网或《笠翁对韵》相关注释获取更多典故细节)
漏箭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射箭时箭矢未能击中目标而偏离了目标。
漏箭的部首是⺈,由“又”和“灬”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5。
漏箭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词语,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漏箭象征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引申意味着一些无法取得成功的努力。
漏箭的繁体字为漏矢,由“夂”和“矢”组成。
在古代,漏箭的另一种字形写法为箓箭。箓指的是箭支,用以射击。这种写法强调箭支与目标的脱离,也体现出箭矢偏离目标的含义。
1. 三轮射箭,只有一箭中靶,其他两支全部漏箭。
2. 他明明很用心,可惜最后漏了箭,没有通过这次考试。
漏网之鱼、漏洞、漏水、漏风等。
脱靶、偏离、失误。
命中、准确、成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