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锁甲的意思、金锁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锁甲的解释

以金线连缀甲片而成的精细锁子甲。 唐 杜甫 《重游何氏》诗之四:“雨抛金锁甲,苔卧緑沉枪。”《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明 王世贞 《戚大将军入帅禁旅》诗:“ 细柳 尚虚金锁甲,前茅时缓碧油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锁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军事术语,指古代以金属环紧密相扣、形似锁链编织而成的防护铠甲。其核心释义与特点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材质与结构

    “金”泛指金属(早期多为铁或铜),强调其坚固属性;“锁甲”指环环相扣、形如锁链的编织工艺。其结构以数千枚金属环相互铆合,形成柔性网状甲身,兼顾防护性与活动灵活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卷“金部”。

  2. 功能特性

    区别于板甲的整体刚性,金锁甲通过密集金属环分散兵器冲击力,对劈砍、穿刺类攻击有较强防御力,且重量相对较轻,便于骑兵机动作战,盛行于汉唐至宋元时期。

    来源:《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宋元卷),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四章“防护装具”。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与鼎盛

    锁子甲技术最早见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亚游牧民族,汉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唐代列为十三种标准铠甲之一(《唐六典》),宋代《武经总要》详载其“五环相扣”的编织法,成为将领常用甲制。

    来源:《中国兵器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5章“甲胄”。

  2. 工艺与文化象征

    明清时期因火器兴起逐渐退出实战,但作为仪卫礼甲仍保留制作工艺。在文学中常象征武将威仪(如《三国演义》描述吕布“金锁甲束锦征袍”),体现尚武精神。

    来源:《天工开物·冶铸篇》(明·宋应星),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年。

三、权威辞书定义

《辞源》(修订本)释为:“古代战甲之一种,以铁环连锁而成,柔韧可屈伸。”此定义强调其材质(铁环)与结构特性(连锁、柔韧),契合历史实物特征。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421页。

结论:金锁甲是中国古代金属铠甲的重要类型,其词义核心在于“金属环连锁编织的柔性护甲”,兼具技术演进、军事应用与文化符号三重内涵,是冷兵器时代防护装备的典型代表。

网络扩展解释

金锁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精制铠甲,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方面解释:

  1. 定义与材质
    金锁甲是以金属(通常为铁或钢)甲片通过金线或金属环连缀而成的锁子甲,属于古代防护装备中的高级形制。其工艺精细,兼具防御性与装饰性,常见于将领或贵族使用。

  2. 历史文献记载

    • 唐代杜甫在《重游何氏》中写道:“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描述铠甲被遗弃后的景象。
    •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提到“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凸显其在战场上的实用性。
    • 明代王世贞的诗句“细柳尚虚金锁甲”则借铠甲暗喻军事部署。
  3. 象征意义
    金锁甲不仅是防护工具,也象征身份与地位。其以金线装饰的特点,可能用于彰显穿着者的尊贵或军队的威仪。

金锁甲是兼具实用与象征价值的古代军事装备,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反映其历史和文化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郤迟怠打摞台盗伐订钱丢盔抛甲东窗计敦愿发征凤凰木分歧点涪湛副着扶质骾朴隔热各执己见光盒合势宏覆翬服简畼监牒见新窘绌阬壍诳赏跬跬拜拜烙饼牤子内外有别鸟栖凝命遣返乾岗蜣丸悭滥谴死樵薪穷韵诗床饰乐衰妻税吏夙成肃揖宿雨挞击踏猛子天灵盖天下鼎沸瓦衣温情蜜意武断骛骤祥华响尾蛇香涎翔骤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