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衿鞶的意思、衿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衿鞶的解释

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用于佩饰的小囊。《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之衿鞶。” 郑玄 注:“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丝,所以盛帨巾之属,为谨敬。”后以“衿鞶”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实。 元 范梈 《节妇王氏》诗:“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申戒在衿鞶,光辉满褘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衿鞶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本义指衣带与革带,后引申为服饰礼仪的象征。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考释 "衿"原指衣领交叠处,《汉语大词典》释为"衣襟或系衣的带子";"鞶"为皮革制成的腰带,《说文解字》注"鞶,大带也"。二者合称,特指古代士人服饰中兼具实用与礼制功能的腰饰组件。

二、词义演变 据《辞源》记载,衿鞶在南北朝后逐渐发展为身份标识,如《后汉书·舆服志》载"衿鞶之制,别尊卑"。至唐代,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衿鞶维谨"的用法,已延伸为恪守礼法的象征。

三、文化意涵 《礼记·内则》"衿缨綦履"的记载显示,衿鞶与佩玉、组绶共同构成古代礼仪体系。考古实物佐证,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完整保留了战国时期衿鞶的系结方式与装饰纹样,印证其作为礼器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衿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衿鞶(jīn pán)指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的小型佩饰囊袋,主要用于盛放巾帕等随身物品。根据《仪礼·士昏礼》记载,男女材质有别:男性用皮革制成(鞶革),女性则用丝织品(鞶丝),体现古代服饰礼仪的性别差异。

  2. 礼仪与引申含义
    该词在婚礼仪式中具有特殊意义。女子出嫁时,父母会通过衿鞶传递训诫,要求其恭敬侍奉公婆,因此“衿鞶”后来演变为“敬奉公婆”的典故。例如元代范梈《节妇王氏》诗云:“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即用此典强调妇德。

  3. 文学引用
    明代陆采《怀香记》中“申戒在衿鞶,光辉满褘翟”一句,进一步以衿鞶象征妇礼规范,与“褘翟”(后妃礼服)形成呼应,突出传统伦理观念。

总结
该词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反映古代服饰文化细节,又承载伦理教化功能。更多文献例证可参考《仪礼》原文及历代诗文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安坐棒冰嬖宠禀赡播播不对不文不武残山朝涉丛冗大江东去澹泊寡欲遁思饭糲茹蔬伏魔大帝供偫果木黑绿和志闳约话岔儿槐序环抱火景检考解魇寖耗酒米揽笔临刑庐第论坐绿萍帽儿光没面目梦肠秘思木函凝铸牌面馆丕构平潮凭信魄虑起舵热话任公子纱帷使弼受激辐射熟货肃此条制薙度图谍王侨魏文手巾遐悠歇业心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