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衿鞶的意思、衿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衿鞶的解释

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用于佩饰的小囊。《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之衿鞶。” 郑玄 注:“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丝,所以盛帨巾之属,为谨敬。”后以“衿鞶”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实。 元 范梈 《节妇王氏》诗:“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申戒在衿鞶,光辉满褘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衿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衿鞶(jīn pán)指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的小型佩饰囊袋,主要用于盛放巾帕等随身物品。根据《仪礼·士昏礼》记载,男女材质有别:男性用皮革制成(鞶革),女性则用丝织品(鞶丝),体现古代服饰礼仪的性别差异。

  2. 礼仪与引申含义
    该词在婚礼仪式中具有特殊意义。女子出嫁时,父母会通过衿鞶传递训诫,要求其恭敬侍奉公婆,因此“衿鞶”后来演变为“敬奉公婆”的典故。例如元代范梈《节妇王氏》诗云:“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即用此典强调妇德。

  3. 文学引用
    明代陆采《怀香记》中“申戒在衿鞶,光辉满褘翟”一句,进一步以衿鞶象征妇礼规范,与“褘翟”(后妃礼服)形成呼应,突出传统伦理观念。

总结
该词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反映古代服饰文化细节,又承载伦理教化功能。更多文献例证可参考《仪礼》原文及历代诗文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衿鞶的含义

《衿鞶》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用来形容衣领和带子。在古代,衿鞶通常是指连接在衣物上部和下部的部件,用于固定衣领和系住衣服。衿鞶也可以泛指服装上的细节装饰。

部首和笔画

《衿鞶》的部首是衤(衣服部首),衤包含有11个笔画。组合在一起的词汇“衿鞶”则是由两个相同的部首衤组成。

词源

《衿鞶》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楚汉时期。在古代的服饰中,衿鞶是一种用来连接衣物上部和下部的装饰带子,用以固定衣领和约束衣物。衿鞶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延伸为形容衣领和带子的通用词汇。

繁体

《衿鞶》的繁体字形为「襟䟥」。这些字形继承自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保留了古代汉字的书写特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衿」的变体形式可以写成「襟」。而「鞶」则是由「革」和「半」组成。

例句

1. 他的礼服领口上系着一条金色的衿鞶,显得十分华丽。

2. 这件衣服的衿鞶设计独特,让整体外观更加时尚。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衿状、鞶带、衿花、衿纽

近义词:领子、衣领、领口、衣襟

反义词:领带、解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