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的盆、盂之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甌、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明史·钱龙锡传》:“帝倣古枚卜典,贮名金甌,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清 黄遵宪 《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 武帝 ﹞尝夙兴至 武德閤 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 唐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 梁 殿金甌破,火发 陈 宫玉树摧。” 清 秋瑾 《鹧鸪天》词:“金甌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6*泽6*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甌,银河灿珠斗。”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瓯汉语 快速查询。
金瓯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与器物属性 金瓯最初指金属铸造的盆盂类器皿,常见于古代器物分类。南朝《南史·朱异传》记载梁武帝语"我国家犹若金瓯",此处即以实物指代容器。
二、国家领土象征 自南北朝始,金瓯演变为国家版图的经典隐喻。《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比喻疆土之完固",典型用例为成语"金瓯无缺",强调领土主权的完整性。该象征义沿用至今,常见于政治文献与历史研究领域。
三、文学意象系统 在诗词创作中,金瓯构成独特的审美意象群。李白《留别贾舍人》"雷霆走精锐,斧钺下青冥"后接"羽翼三元圣,金瓯再开辟",通过金瓯意象构建王朝复兴的宏伟图景,此类文学化运用见于《全唐诗》等典籍。
四、民俗文化载体 闽粤地区婚俗保留"金瓯杯"仪轨,新娘跨金瓯象征生活稳固,此民俗事象在中国民俗学会的田野调查报告中多有记载,体现器物在民间文化中的符号转化。
该词义项演变轨迹完整呈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由实用器转为文化符号的语言发展规律,相关释义均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75页查证。
“金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 ōu,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象征国家疆土完整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常以“金瓯无缺”形容国土完整、政权稳固。例如:
酒杯的美称
在诗词中,“金瓯”也代指酒杯,如清代黄遵宪的诗句“金甌亲卜比公卿”。
“金瓯”一词以比喻疆土完整为核心含义,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指代对象。
拜啓邦宝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秕政蚕茧宠敬攒集促曲调经牴啎杜德机发采梵馆方言矩行繁赜幅程韐带海仙红得发紫后夷淮南鸡犬花谱晦显擭擭监织造脚鸭子孑裂金声玉色羁绁跨涉冷凄凄令慈灵座栾车卖痴獃骂辱牛衣披鳞蒲式耳轻车清穆清望官入机桑荫未移商舶手套私词四弘誓愿酥雨抬眼痑痑叹呜题奏狪犬透碧空椭圜望火楼微酡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