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指人体筋的系结处。《灵枢经·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於肝,外在於筋纽,其气主为身湿。”
“筋纽”是一个中医学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基本定义
指人体筋的系结处,即肌腱或筋膜附着于骨骼的关键连接点。在《灵枢经·九宫八风》中记载,外邪(如风)侵入人体时,可能影响肝部并外显于“筋纽”,导致身体湿气过重。
解剖结构
包含两种具体形态:
功能与作用
中医认为筋纽是气血运行的关键节点,与经络通畅性密切相关。通过抻筋(拉伸筋腱)可调节气血,维护健康。此外,它也被引申比喻为事物中紧密关联的核心部分,如“筋骨相连的枢纽”。
现代理解
现代医学中类似概念包括肌腱、韧带及筋膜组织,这些结构在运动协调和身体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筋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联系紧密、联系牢固的关系。形容事物之间的纽带非常牢固,难以分离。
《筋纽》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囗”,其中,“纟”是指“纟”,也即是纽的部首;“囗”是指囗,表示是一个部首的左右结构。笔画数为9画。
《筋纽》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中,原文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箫之为器也,声兮微,弦之为纽也,力兮坚,筋之为纽也,关兮密。”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先保养好工具。箫的响声微弱,是因为它的尺寸小,但由弦琴的声音可以看出,它的琴弦结构牢固。箫是用丝弦制成的,而丝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被用来比喻关系紧密的事物或牢固的情感纽带。
《筋纽》的繁体写法为「筋紐」,纽的字形比简体字更加复杂。
古代《筋纽》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汉字中,纽的字形为「絇」,筋的字形为「筋」。
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工作关系,形成了坚实的筋纽。
筋结、纽带、纽扣、筋脉、筋络
纽带、纽扣、联系、纽结
疏离、解散、分离、松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