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籍年的意思、籍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籍年的解释

东晋 和 南朝 凡在官役者,户口均列入黄籍。黄籍中登记的服官役的年限称为籍年。《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子平 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籍年"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单字本义和组合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三重基础含义:①古代指户籍登记簿,如《周礼》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的户籍制度;②作动词指登记造册,如《汉书》"籍吏民,封府库";③引申为个人身份归属,如《史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的身份记载方式。

"年"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谷熟也",甲骨文象形为禾谷成熟之态,后引申为时间计量单位,《尔雅·释天》明确"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的纪年体系演变。

二、组合语义 综合《辞源》和《汉语复合词词典》的解析,"籍年"特指古代户籍制度中记录生卒年份的核心信息单元,包含两个维度:

  1. 身份认证维度:作为户籍档案的核心要素,如《睡虎地秦简》记载的"生籍"要求"书年(记录年龄)"
  2. 法律适用维度:作为赋役征发的依据,《唐律疏议》规定"凡差科,先富强,后贫弱;先多丁,后少丁"的丁年标准即基于籍年记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典型用例见《中国户籍制度史》对汉代"案比"制度的分析(商务印书馆,2019版第三章)。其近义词"年籍"在《宋史·食货志》中出现频率更高,二者存在细微的语用差异:前者侧重时间维度记录,后者强调身份登记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籍年”是古代户籍制度中的特定术语,主要与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官役登记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东晋和南朝时期,官府将承担官役者的户口信息登记在“黄籍”中,其中记录的服役年限即称为“籍年”。这一制度用于区分实际年龄与法定服役年限,确保官府对服役人员的管理。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黄籍是当时官方户籍档案,记录人口、赋税及服役信息。籍年作为黄籍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联个人服役义务的起止时间。例如《宋书》记载,何子平因“籍年”已到,需辞官归家侍奉母亲,但实际年龄未满,体现了籍年与实际年龄的差异。

  3. 应用场景
    籍年制度反映了古代通过户籍强化社会管理的模式,尤其在战乱频繁的南朝,对控制人口流动、保障兵役与劳役有重要作用。其记录方式也为后世研究古代户籍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籍年不仅是户籍登记的具体内容,更是古代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关键手段,体现了户籍制度在行政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别人正在浏览...

矮子里拔将军暗淡百技谤诵倍称操习插翅难逃螭鱼垂头塞耳窜辱大拉拉打手势鼎图发电量飞符浮菱宓子搆架狗屠官着古都都鬼泣神嚎还报还笏喝駡厚遇江家绿嘉趣霁雪军灶宽赊苦迭打来何暮雷斧力不自胜历沴里列民官扭绞偶题庞然鄱阳湖抢丧踵魂起点绮户秦王破阵乐啓祯癯羸升秩深隐视事狮子林瘦骨梭棱双名搜集条鞭铜打铁铸通险畅机小姓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