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籍年的意思、籍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籍年的解释

东晋 和 南朝 凡在官役者,户口均列入黄籍。黄籍中登记的服官役的年限称为籍年。《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子平 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籍年”是古代户籍制度中的特定术语,主要与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官役登记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东晋和南朝时期,官府将承担官役者的户口信息登记在“黄籍”中,其中记录的服役年限即称为“籍年”。这一制度用于区分实际年龄与法定服役年限,确保官府对服役人员的管理。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黄籍是当时官方户籍档案,记录人口、赋税及服役信息。籍年作为黄籍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联个人服役义务的起止时间。例如《宋书》记载,何子平因“籍年”已到,需辞官归家侍奉母亲,但实际年龄未满,体现了籍年与实际年龄的差异。

  3. 应用场景
    籍年制度反映了古代通过户籍强化社会管理的模式,尤其在战乱频繁的南朝,对控制人口流动、保障兵役与劳役有重要作用。其记录方式也为后世研究古代户籍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籍年不仅是户籍登记的具体内容,更是古代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关键手段,体现了户籍制度在行政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籍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籍年》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jí nián",意思是“记录年份”。它可以用来指代文献、档案等记录历史的资料。

《籍年》的拆分部首是“⺾”,它属于“⺮”,表示竹子;“年”则属于“⽉”,表示月份。根据笔画顺序,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籍年》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主要来源是古籍、文献资料。由于汉字的演变,现代汉字中已经没有繁体的写法,所以《籍年》在繁体中与简体写法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表达“籍年”的文字可能会有一些变异和差异,例如《书经》中有时使用的是“積年”、《诗经》中则多使用的是“計年”等。

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例句:

1. 这本《籍年》记录了一千年前的历史事件。

2. 他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籍年》来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

组词:

1. 年报:指定期间内各类机构或组织所编印的年度报告。

2. 年鉴:指对一年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记载和评论的图书资料。

近义词:

1. 年志:指对年度事件和人物事迹进行详细记载和总结的志书。

2. 年谱:指按年月次序编写的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

反义词:

1. 遗忘:指失去记忆或遗漏忘记事物。

2. 抹去:指擦去、删除,使无法被看到或记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