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 of one's wits] 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把我吓得惊慌失措
同“ 惊惶失措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 郭祥 他们乘势一阵猛打,惊慌失措的敌人已经忘了抵抗,只顾往坦克上乱爬。”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我们若是惊慌失措,必然要动摇军心。”
“惊慌失措”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遇到突发状况或危险时,因极度慌张而失去常态、不知如何应对的状态。以下从词义、结构、近反义词及使用场景进行详细解析:
1. 词义解析
2. 结构特征 作为联合式成语,“惊慌”与“失措”为并列关系,共同强化慌乱无措的状态,类似结构的成语还有“手忙脚乱”“心慌意乱”。
3. 近义对比
4. 反义参照
5. 使用场景
▲ 注意:该词多含贬义,但用于文学描写时可客观体现人物真实反应,如《红楼梦》中丫鬟撞破私情时的慌乱表现。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惊慌失措》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因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而感到非常惶恐、慌乱而失去自控能力。
《惊慌失措》这个词的部首拆分是:心(xīn)+ 彳(chì)+ 失(shī)+ 口(kǒu)。其中,心为“忄”的变体,代表心理状态;彳代表走路;失代表失去;口代表人。
根据《康熙字典》,《惊慌失措》的总笔画数为24笔。
《惊慌失措》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出自《世说新语·察世章》,形容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紧张慌乱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惊慌失措》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一般采用繁体字。所以,除了在繁体中保持不变外,《惊慌失措》也没有古代不同的写法。
他听到火警铃响,立刻惊慌失措地冲出办公室。
在考试时,她突然忘记了所有的答案,感到十分惊慌失措。
1. 惊恐失措:形容人在惊恐中失去自控能力。
2. 惊惧失措:形容人在惊惧中慌乱不知所措。
3. 惊慌万状:形容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慌乱情景。
1. 惶恐不安:形容人因害怕或不安而感到惶恐。
2. 慌乱失措:形容人在慌乱中不知所措。
3. 恐慌逃窜:形容人在恐慌中急忙逃离。
镇定自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从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