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诘责的意思、诘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诘责的解释

[closely question] 诘问谴责

诘责甚厉

详细解释

(1).责问。《汉书·翟方进传》:“ 咸 詰责 方进 ,冀得其处, 方进 心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上蹙然,遂极论踰数刻,因以公语詰责执政。”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2).诘问索求。《旧五代史·唐书·李继韬传》:“吾仲兄被罪,父子诛死。大兄不仁,略无动怀,而便蒸淫6*妻妾,詰责货财。惭耻见人,生不如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诘责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诘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é zé,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质问、谴责的方式指出他人过错或错误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质问并责备
    指通过追问和批评的方式追究责任,带有要求对方解释或改正的意图。例如:鲁迅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提到,同学因不满学校干事的无礼行为而“一同去诘责干事”。

  2. 责问
    强调以严厉态度质问对方的过失。如《汉书·翟方进传》记载:“咸诘责方进,冀得其处”,意为通过责问寻求真相。

  3. 诘问索求(较少见)
    在部分古籍中,还可指通过追问来索取某物或答案。例如《旧五代史》描述李继韬“诘责货财”,即通过质问强求财物。


使用场景


出处与例句


补充说明

“诘责”语气较严肃,通常用于正式或激烈批评的语境,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质问”还是“谴责”。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汉书》或鲁迅相关著作的原文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诘责》的意思

《诘责》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向人指责、责备或批评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诘责》的部首为言,共有9个笔画。

来源

《诘责》一词由"诘"和"责"两个字组成,"诘"字表示质问或批评,"责"字表示责备或责怪。合在一起,表示对人提出质问、批评或责备。

繁体

《诘责》在繁体字中写作「詰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诘"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时会使用「訐」或「詰」字形代替。

例句

1. 他经常对员工的工作不满意,总是诘责他们的工作态度。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严厉的诘责,希望能够激励他们改进。

组词

责备、责难、责骂、责罚、批评、指责、斥责。

近义词

谴责、责骂、指摘、申斥。

反义词

表扬、赞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