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戒敕 ”。
戒勅(jiè chì)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告诫敕令
指上级对下级的训诫与命令,强调以权威口吻申明规范或警示。如《后汉书·安帝纪》载:“皇太后戒勅刺史、二千石,务崇仁恕。”
“勅”同“敕”,《说文解字》释:“敕,诫也。臿地曰敕。” 引申为自上而下的正式训示。
警醒约束
含劝诫、约束之意,旨在使人警惕过失。《康熙字典》引《增韵》:“戒,警也;勅,正也。” 二字组合强化了规劝与纠正的双重作用。
汉代文书制度
汉代官方文书中,“戒敕”特指君主对刺史、太守等地方官的诏令,内容多涉及吏治规范(如《汉制度》载:“帝之下书有四:一曰戒敕……”)。
佛教用语延伸
佛教典籍中偶借“戒勅”表示对僧众的戒律警示,如《法苑珠林》载高僧“戒勅弟子,精勤修持”,但此用法较罕见。
二者组合的“戒勅”因时代演变,逐渐被“告诫”“训诫”等同义词汇替代。
参考资料:
“戒勅”是“戒敕”的异体写法,其拼音为jiè chì,属于古代汉语词汇。以下是具体解析:
基本含义
“戒勅”与“戒敕”同义,指告诫、命令或训诫,常见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宗教仪轨中。例如帝王对臣子的书面训示、师长对后辈的告诫等场景。
字义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带有权威性质的正式告诫,如《汉书·王莽传》中“戒敕郡县”即指朝廷对地方下达指令。在佛教典籍中,也可指对修行者的规劝。
补充说明
“勅”是“敕”的异体字,二者通用,但现代汉语中“敕”更常见。该词属于生僻词汇,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
如需更详细的古文例证或引申义项,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办案傍午弊漏步罡踏斗憯痛谗害城里人传庚聪明鸟戴盆淡巴菰担脚稻草第一世界尔许纷挠供佛滚涨骇骇海椒横録禾生耳肩比稽角槿花心酒过鸠閲开镇空礮老不着廉威逦连麦稼麦句姜明业暮月凝云普陋茹钱龙青磷清穹轻音乐亲委生香饰非诗朋酒侣缞帻书箧舒鴈私逮索隐行怪兔褐顽颜文质三统五色缕诬僞乡师鲜于小暄谢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