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便钱的意思、便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便钱的解释

(1). 宋 代商人交给京师左藏库以兑换证券的钱。《宋史·食货志下二》:“先是, 太祖 时取 唐 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於诸州便换…… 至道 末,商人入便钱一百七十餘万贯, 天禧 末,增一百一十三万贯。”参见“ 便换 ”、“ 便钱务 ”。

(2).借钱。《资治通鉴·后唐同光二年》“ 豆卢革 尝以手书便﹝假﹞省库钱数十万” 元 胡三省 注:“今俗谓借钱为便钱,言借贷以便用也。时租庸钱皆入省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便钱”是古代经济术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宋代官方汇兑凭证

  1. 定义与功能
    宋代商人将钱存入京师左藏库(中央财政机构),换取纸质凭证,凭此可在各州兑换现钱。这种凭证被称为“便钱”,类似现代汇票,解决了商人携带大量铜钱的不便。

  2. 运作机制
    朝廷设“便钱务”机构专门管理,要求兑换时“当天给付”,确保信用。《宋史·食货志》记载,至道末年商人通过便钱业务汇兑超170万贯,天禧末年增至283万贯,反映其流通规模。

二、借贷行为的代称

在部分文献中,“便钱”也指代借钱行为。如《资治通鉴》注引元代胡三省的解释,将后唐时期官员向国库借款称为“便钱”。

补充说明

两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区分:第一种是宋代官方金融制度,第二种是广义借贷。该词体现了古代货币流通和信用体系的发展,尤其是宋代便钱制度被视为中国早期纸币的雏形之一。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食货志》《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或查阅、3、4的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便钱是指便携、方便流通的货币。其中,“便”字的部首是亻(人)+隹(鸟),共有8画;“钱”字的部首是钅(金)+乚(匚),共有10画。便钱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其繁体字为「便錢」。在古时候,便钱通常指的是一种方便携带的银锭,用于交易和支付。它的汉字写法在古代有些变化,如「便銭」等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便钱的例句: 1. 我今天忘带了便钱,明天再给你。 2. 这些便钱可以方便地用于购物和旅行。 3. 她从钱包里拿出一张便钱,支付了账单。 一些组词和近义词: 1. 硬币:指铸造成圆盘形状,用于作为货币流通的小金属货币。 2. 零钱:指面值较小、用于零售交易的钱币。 3. 纸币:指用纸质材料制成的货币。 4. 货币:指作为交换手段,用于购买商品和支付债务的一般流通工具。 5. 钞票:指用来表示一定面额的纸币。 没有特定的反义词,因为便钱主要强调的是便携和流通性,而不是具体的货币种类。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