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时的意思、矫时的详细解释
矫时的解释
(1).匡正时弊。 汉 蔡邕 《郭有道碑》:“砥节励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后汉书·朱穆传》:“﹝ 穆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篤,乃作《崇厚论》……又著《絶交论》,亦矫时之作。”
(2).故违时俗。 唐 元结 《吕公表》:“公明不尽人之私……直不指人之耻,故名不异俗,跡不矫时。”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今臣等勤勤恳恳,且愿竭力塞下,岂置身艰苦,违人情之所乐以矫时干誉者哉。”
词语分解
- 矫的解释 矫 (矯) ǎ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 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强壮,勇武:矫健。矫捷。
- 时的解释 时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一年
专业解析
“矫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故意违背或纠正时俗、时风。它通常带有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有意匡正时弊的意味。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基本释义:
- 矫: 本义为使曲变直,引申为纠正、匡正;也有违背、拂逆之意。
- 时: 指时俗、时风、当时的潮流或风尚。
- 矫时: 因此,“矫时”即指故意违背当时的社会风气或习俗,或者指有意纠正、匡正当时的不良风气。这个词组本身是中性的,但其具体褒贬色彩取决于上下文——是赞扬其特立独行、坚守正道,还是批评其标新立异、不合时宜。
-
出处与用法:
- 该词较早且著名的用例见于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在《后汉书·逸民传序》中提到:“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荀卿有言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也。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扬雄曰:‘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 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矫时以抑其流。” 这里,“矫时”指那些逸民(隐士)通过违背时俗(如不仕新朝)来抑制(王莽篡位后)不良风气的蔓延,带有明显的褒义,指其坚守气节和道义。
- 后世也常用此词形容人行为特异,不随波逐流,有时也略带贬义,指其故作姿态。
-
特点与语境:
- 主动性: “矫时”强调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而非无意的不同。
- 目的性: 其行为可能出于两种主要目的:一是批判与纠正(如认为时俗败坏,需以自身行为作榜样或直接对抗);二是自我标榜或避世(如不愿同流合污,以显示清高或寻求内心安宁)。
- 语境依赖: 判断“矫时”是褒是贬,需结合具体语境。若其所“矫”之“时”确为不良风气,则行为可嘉;若仅为标新立异或违背合理的社会规范,则可能被视为怪癖或不合群。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汉语中,“矫时”一词的使用频率不高,属于较为书面化或带有古语色彩的词汇。
- 它仍可用于描述那些敢于挑战主流、不随大流、坚持自我原则或试图改变社会风气的人或行为。例如,可以形容一位不追求物质享受、坚持简朴生活的企业家是在“矫时”(针对消费主义);也可以形容一位坚持传统手工艺、抵制工业化流水线的匠人是在“矫时”(针对效率至上)。
-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 违时、忤时、逆俗、抗俗、愤世嫉俗(部分含义)、特立独行(部分含义)。
- 反义词: 趋时、随时、阿世、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对“矫时”有明确收录和释义,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其释义通常包含基本含义、出处及用法举例。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源》(第三版): 作为一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矫时”的古典出处(如《后汉书》)有详细引证和解释。来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等编. 辞源(第三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 《后汉书》(范晔著): “矫时”一词的经典出处文献,提供了该词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和含义。来源:[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标准点校本)
- 汉典网: 提供“矫时”的基本释义和引证,可在线查询。来源:汉典网 (https://www.zdic.net/) (请注意,在线字典的权威性通常低于纸质版大型辞书,但作为便捷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矫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匡正时弊
指纠正当时的社会弊端或不良风气。例如:
- 汉蔡邕在《郭有道碑》中写道:“隐括足以矫时”,指通过规范行为来纠正时弊。
- 《后汉书·朱穆传》记载其著《绝交论》为“矫时之作”,即针对当时浮薄世风而作的批评文章。
二、故违时俗
指故意违背当时的流行风尚,表现为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 唐元结《吕公表》称吕公“名不异俗,迹不矫时”,反衬出主动违俗者的特立独行。
- 宋代范仲淹曾用“矫时干誉”一词,暗含对刻意违俗以求名声行为的批评。
延伸关联
在成语“矫时慢物”(出自《后汉书·祢衡传》)中,“矫时”与“慢物”结合,形容对现实不满且态度傲慢的文人特质。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郭有道碑》《后汉书》等古籍用例及词典释义。如需查看完整古文出处,可参考、4、6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誖论本命年簿列蚕命蟾窟称贺吃闭门羹床上迭床聪明伶俐从橐點歌踮脚点景邸城定立房燕凤凰阁風帘呷呷歌抃供款工商龟封鬼囚国际性寒浸浸贺问挥发性辉辉家宝叫化进迫畸态絶阴举要删芜开足掠剩使列壤轮辐难陀偏駮青丘缴倾摇邱螾屈曲商宜缮治傻头傻脑生猱示范思鸟讼阋素帻擡舁塌橘梯梁伪证蜗睆窝窝凹凹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