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turb] 搅扰;吵闹
别整天搅闹得别人不得安宁
扰乱。 元 杨梓 《不伏老》第一折:“如有搅闹功臣筵宴者,着下官先斩后奏。” 萧红 《生死场》十四:“若不是小 日本 子搅闹乡村,自家的母猪不是早生了小猪吗?”
“搅闹”是一个动词,指通过扰乱、吵闹等方式使他人或环境不得安宁。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核心含义
2. 使用场景与例句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4. 延伸说明
该词多用于描述人为制造混乱的场景,强调行为对原有状态的破坏性,常见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
搅闹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扰乱、打扰、引起骚动。它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宁静和平稳的状态。
搅闹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部和门部。它总共有16画。
搅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原本形容一种使用手部动作来引起噪音和骚动的行为。后来,这个词扩展到形容其他方面的骚动和混乱。
搅闹的繁体字为攪鬧。
在古代汉字中,搅闹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搅字的手部在古代更像是一个手臂伸展开来的形状,而闹字则是表示“门”的形状。后来的演变中,搅闹的字形逐渐简化为现在的样子。
1. 学生搅闹着走进教室,打破了老师的讲课秩序。
2. 这部电影故意制造了大量的搅闹场面,使观众感到兴奋和紧张。
3. 那个婴儿不停地哭闹,搅得全家无法入眠。
1. 搅扰:指用各种方式打扰、干扰他人。
2. 纷扰:意为纷乱、混乱。
3. 动乱:形容社会或某地区发生剧烈骚动。
1. 扰乱:指打扰、干扰别人的正常秩序。
2. 扰攘:意为纷乱、混乱,形容人群拥挤喧闹。
3. 骚动:指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动荡、混乱的情况。
宁静、和平、安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