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心怀怨恨。 唐 沉佺期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沉思若在梦,缄怨似无忆。” 唐 皎然 《古别离》诗:“谁堪缄怨者,持此伤怀抱。” 明 何景明 《明月篇》:“玉箸青蛾苦缄怨,缄怨含情不能吐。”
“缄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全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缄怨”指心怀怨恨却隐忍不言的状态,强调将不满情绪深藏于心。该词由“缄”(封闭、闭口)与“怨”(怨恨)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闭口不言的怨恨”。
二、文献例证
三、使用特征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词,常通过“缄怨者”“苦缄怨”等短语,表现人物内心压抑的情感矛盾,具有含蓄蕴藉的文学表现力。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属于书面化表达。
四、补充说明
注音为jiān yuàn,繁体写作“緘怨”。近现代词典如《汉语辞海》等均将其列为条目,但未收录近反义词。
缄怨(jiān yuàn)是一个动词词汇,用来描述控制情感、不表达不满或不满意倾向的行为。拆分部首是“缶”和“讠”,笔画数为15。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而繁体的写法为緘怨。
在古代汉字中,缄怨的写法并不是和现代汉字完全相同。其中,“缄”这个字在小篆字体中的形状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而怨这个字在篆书中则表现为与现代字体较大的差异。
1. 他对这个决定表示了缄怨,但始终保持沉默。
2. 她缄怨地看着他,默不作声。
- 缄默(jiān mò):指沉默不语。
- 怨恨(yuàn hèn):表示对于某人或某事的愤怒或不满。
-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形容受委屈或遭到不公正对待而强忍愤怒的行为。
缄默、隐忍、憋闷
发泄、倾诉、吐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