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大仁恕。 南朝 宋武帝 《至江陵下书》:“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捨网修纲,虽烦易理。” 刘劭 《人物志·效难》“或恐其过误” 北魏 刘昞 注:“以简恕取人。”
“简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iǎn shù,其核心含义为宽大仁恕,即指心胸宽广、待人宽容的品质。以下为详细解释:
二字结合,指以简单豁达的态度对待他人,包容过失,追求和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中标注的来源(如、等)。
《简恕》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以简单的方式原谅他人的过错或错误。
《简恕》由部首“简”和“恕”组成。部首“简”表示简单、简化,而“恕”表示宽容、原谅。
它的笔画数分别为:部首“简”为5画,“恕”为9画。
《简恕》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后来演变成了以简单的方式原谅他人的过错或错误。
《简恕》的繁体字为「簡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有些字会存在一些变体。关于《简恕》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变体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1. 他们以简恕方式原谅了他的过错。
2. 在面对困难时,她选择用简恕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错误。
3.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以简恕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过失。
1. 简单:意为简洁、不复杂。
2. 原谅:意为宽恕、宽容。
3. 过错:意为错误、犯错误的行为。
1. 包容:意为接纳、容忍。
2. 宽容:意为大度、宽大。
3. 原谅:意为宽恕、宽容。
1. 批判:意为指责、责备。
2. 持怀疑态度:意为怀疑、不相信。
3. 责备:意为谴责、指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