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循法度规矩。比喻正直。《吕氏春秋·知分》:“践绳之节,四上之志,三 晋 之事,此天下之豪英。” 高诱 注:“践绳之节,正直也。”
“践绳”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两种主要释义,其含义因语境和文献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本解释:遵循法度规矩,比喻为人正直、坚守原则。
出处与注解:
基本解释:字面指踩绳索行走,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环境中行动谨慎,需保持平衡与稳重。
使用场景:
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吕氏春秋》原文及汉典等古籍注解。
《践绳》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踩在绳子上行走”。它由“践”和“绳”两个字组成,通过这两个字的组合,传达了一种特殊的动作和行为。
《践绳》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足”和“纟”。其中“足”是表示脚的部首,而“纟”是表示绳子的部首。
从笔画上来看,《践绳》一共有10个笔画。
《践绳》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武术练习中。在一些特殊的训练场合,学习者需要将绳子放在地上,然后踩在上面进行行走锻炼,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
《践绳》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踐繩」。
古时候,《践绳》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是类似于「踐繩」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变化,现代汉字的写法已经与古代有所不同。
1. 他在绳子上践绳的表演让观众惊叹不已。
2. 学校体育课上,学生们需要进行践绳训练。
1. 步行践绳
2. 践绳训练
3. 践绳表演
1. 绕绳行走
2. 绳索行走
3. 绳上疾行
1. 绳上疲软
2. 绳索松弛
3. 绕绳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