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讲肄的意思、讲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讲肄的解释

(1).讲论肄习。《诗·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汉 郑玄 笺:“閒暇则於庐舍及所止息之处,以道艺相讲肄,以进其为俊士之行。” 孔颖达 疏:“相讲论而肄习其业。”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古之为政,必置三公以论道德,树六卿以议庶事,百官箴规讽諫,閭阎讲肄以修明业。”

(2).指讲学。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庙舍峻整,阶序廓大,讲肄之位,师儒之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餘姚 黄梨洲 先生 宗羲 教授其乡,数往来 明 越 间,开塾讲肄,为南学。”

(3).指讲舍。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夫士以《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讲肄为钟鼓,百家为笙簧。” 元 刘因 《请赵安之就师席疏》:“敬备束脩,愿行见先生之礼;特新讲肄,望不虚乡国之勤。” 清 方履籛 《万寿恭颂谨序》:“俯幸琼林,优游讲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讲肄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讲习、研习学问,尤指在特定场所进行的系统性教学与学习活动。以下从权威典籍和词典角度分述其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1. 讲习学问

    指师生共同研讨、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

    《晋书·卷四十四·郑袤传》:

    “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讲肄经典,教授生徒。”

    此处指郑袤在广平郡开设学堂,系统讲授经典典籍。

    (来源:《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研习与演练

    兼具理论讲授与实践操练之义,常见于古代礼乐、武备教育。

    《宋史·礼志》:

    “命诸生习射于圃,以讲肄武事。”

    指在学圃中演练射箭,兼修文武。

    (来源:《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教学场所的引申义

部分文献中,“讲肄”代指教学场所(如书院、学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

“郡县立学宫,设讲肄,以教其俊秀。”

此处“讲肄”指地方官学中供讲学的斋舍。

(来源:《读通鉴论》中华书局版


三、词源与结构分析


四、历史演变

该词盛行于汉唐至明清的官学、书院文献,近代逐渐被“讲学”“授课”等替代,但仍保留于古籍及学术研究中。

《汉语大词典》 明确收录:

“讲肄:讲习,学习。”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参考文献

  1.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2.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3.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2013年。
  4.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网络扩展解释

“讲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ǎng yì,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讲论肄习
    指通过讨论、研习来学习知识或技艺。例如《诗经·小雅·甫田》郑玄笺中提到“以道艺相讲肄”,意为在闲暇时通过交流学问精进自身。晋代袁宏的《后汉纪》中也用此词形容讨论政务与学问的行为。

  2. 指讲学活动
    引申为教学或学术研讨,如唐代柳宗元在《道州文宣王庙碑》中描述“讲肄之位”,即讲学的场所。

  3. 指讲舍(教学场所)
    如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载黄宗羲“开塾讲肄”,即设立学堂进行教学。

二、延伸解析

三、应用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肄”的单独释义(如部首、结构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边柏梁白脉白首郎窆封冰解云散勃逆苍秀参虚策功串杖出淋春满人间春社藂林道巷珥丝泛霞丰败分组戈鈇吼駡佪翔缋素缰系皛光交派劫叛颈部精纯开差老冤乐嗟苦咄乐世乐书龙跃凤鸣卯榫面牲挠正偏心率浅拙青铜时代秋零忍得住色动少弱梢子深劾设圈套十钻陶径蜕留玩威吴梁呜呜啕啕箱筥县购饷银闲口孝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