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幡的意思、降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幡的解释

见“ 降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降幡(jiàng fān)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典故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与本义


二、历史典故与经典用例

此词因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一诗而广为人知: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诗中“降幡”指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在金陵(今南京)向晋军投降时竖起的白旗,典出《晋书·王濬传》。此用例奠定了该词的核心语义——战败国投降的象征物,承载政权更迭的历史隐喻。


三、文化延伸与象征意义

在军事符号体系中,“降幡”与“白旗”功能相通,但更具仪式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降幡”为“表示投降的旗帜”,引刘禹锡诗例(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2. 《辞海》(第七版)

    注:“古代战争中败方表示投降的旗幡”(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5325-2)。

  3.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战争史》

    解析投降仪制中旗帜的符号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 978-7-5000-9763-2)。

(注:因部分权威典籍无公开在线链接,此处标注纸质版来源;可访问“国学大师”网(http://www.guoxuedashi.com)或“汉典”(https://www.zdic.net)验证基础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降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àng fān(注音:ㄐㄧㄤˋ ㄈㄢ),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释义

2.构成与读音

3.文学与历史用例

4.近义词与用法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引用或历史典故,可参考《西塞山怀古》等古诗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授贬秩财团崇阿单悃叨承电导电钻定形第一把交椅飞仙坟壤奋战抚节夫婿根柢根格构辞管城侯贵土憨大好谋横出洪峰濩铎荤臊脚鸭济贫院击赏剧饮科道库储老弟连理枝劣迹龙骧凤矫梅月圆盟书萌俗灭夷闵懑鸟噣僻狭前歌后舞七等让渡荣军洒泪食言殳虫嗣法悚惶酸恻所有者权益宿生苏仙颓流窝心酒祥灵谐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