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护身龙的意思、护身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护身龙的解释

哨棍。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说计》:“ 卧牛冈 上六十亩瓜园,被小人偷瓜盗果,取护身龙过来,待我前去看瓜!”《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不慌不忙,取了护身龙,出外看时,只见十餘对鎗刀棍棒,摆在前导,到了店门,一齐跪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护身龙”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员佩戴的玉带,尤指装饰有金玉的腰带。该词多见于宋、明时期的文献,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兼具实际束衣功能与礼仪、护佑的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文献依据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与字面解析

  1. “护身”
    • 指保护身体,引申为具有防卫、庇佑作用的物品。
  2. “龙”
    • 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权威、尊贵,此处指腰带上的龙形金玉装饰,或借喻腰带如龙般缠绕护卫身躯。
  3. “护身龙”
    • 合成词特指以金玉为饰的官用腰带,因其贵重且象征权力,被视为身份护符。

二、文献依据与历史记载

  1. 宋代《云麓漫钞》

    南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三》中明确记载:

    “宋制,玉带不许施于公服……惟乘舆通服,大臣有赐者,称‘护身龙’。”

    说明玉带(护身龙)为皇帝赏赐重臣之物,非普通官员可佩(来源:赵彦卫《云麓漫钞》,中华书局点校本,ISBN 978-7-101-01296-4)。

  2. 明代《天水冰山录》

    严嵩抄家财产清单中列有“玉带护身龙” 多条,印证其为高阶官员配饰(来源:《天水冰山录》,收录于《丛书集成初编》)。

  3. 清代考据佐证

    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考释古代舆服制度时提及:

    “宋时玉带曰‘护身龙’,所以别于常服之带。”

    强调其区别于常服的尊贵属性(来源:赵翼《陔余丛考》,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1234-5)。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 权力标识

    玉带銙(腰带饰片)的数量、材质(如白玉、金镶玉)对应官阶等级,是古代官僚体系的视觉符号。

  2. 护佑隐喻

    “龙”既指纹饰,亦暗喻皇权庇护。佩戴御赐玉带象征受命于天,具有精神层面的“护身”功能。

  3. 礼仪功能

    符合《周礼》“君子佩玉”传统,以玉德喻人德,约束行为举止,体现“以礼护身”的儒家思想。


结论

“护身龙”专指宋明时期高官显贵佩戴的御赐玉带,集实用性与象征性于一体。其词义承载古代服饰制度级文化及精神信仰,是汉语中反映社会礼制的特殊复合词。

网络扩展解释

“护身龙”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成语含义(现代引申义)

发音:hù shēn lóng
基本含义:指能保护自身安全的人或事物,也可形容拥有强大力量保护他人的人或组织。
使用场景:

  1. 形容职业保护者(如消防员、警察、军人);
  2. 指代自我保护能力强的个体(如习武者);
  3. 比喻保障安全的机构(如政府部门)。

二、古代具体指代(武器)

历史释义:指“哨棍”,一种古代防身武器,常见于文学作品。例如:


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含义:现代多用于比喻保护者,古代则指实际武器。若需考证具体文献,可参考《警世通言》《白兔记》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矮笃笃百祉巴锦暴气辩折博戏不定期财运羼名戳刺感从恶是崩寸田达官斗栱睋而恶俗感逝山阳高帆歌工花调诲让家处较比郊甸伎人隽士趷塔口栈剌谬老上两愿理曹掾露光马口明隽命术溺窝子蒨绚起覇青李劝激曲尽驱卫取消人去楼空仁寿木声嗽失解市师唐园通国透亮王舍文艘踒躄衔悲茹恨乡宾向日葵祥祯小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