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栖的意思、瓠栖的详细解释
瓠栖的解释
即瓠犀。《尔雅·释草》:“瓠栖,瓣。” 郭璞 注:“瓠中瓣也。《诗》云:‘齿如瓠栖。’”按,今《诗·卫风·硕人》作“瓠犀”。参见“ 瓠犀 ”。
词语分解
- 瓠的解释 瓠 ù 〔瓠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这种植物的果实。 笔画数:; 部首:瓜; 笔顺编号:
- 栖的解释 栖 ī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 居留,停留:栖身。栖息。栖止。栖遁(隐居,遁世)。栖迟(游息,居住)。 栖 ī 〔栖栖〕形容不安定。 〔栖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
网络扩展解释
“瓠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 本义:指瓠瓜(葫芦科植物)的子实,因排列整齐、色泽洁白,常被用来比喻事物形态的规整性。例如《尔雅·释草》提到“瓠栖,瓣”,郭璞注释为“瓠中瓣也”()。
- 异写形式:在《诗经·卫风·硕人》中,“瓠栖”写作“瓠犀”,如“齿如瓠犀”,朱熹解释为“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
2.比喻与文学应用
- 喻指美人牙齿:因瓠瓜子颗粒均匀、颜色洁白,古人常用“瓠栖/瓠犀”形容女性牙齿的美观。例如唐代权德舆《杂诗》中“千金呈瓠犀”,元代萨都剌《题杨妃病齿》中“一点春酸入瓠犀”()。
- 扩展用法:后也用于比喻其他整齐洁白的事物,如诗文中的意象。
3.词源与演变
- 字形演变:“瓠”本指葫芦类植物,“栖”通“犀”,强调子实的排列紧密()。
- 古籍关联:该词最早见于《尔雅》,后因《诗经》的传播成为经典比喻,并被历代文人沿用。
4.现代释义
- 现代汉语中,“瓠栖”已不常用,多作为古汉语研究或文学赏析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学例证,可参考《尔雅》《诗经》及相关注释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瓠栖的意思
瓠栖(hú qī)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一种坐落在瓠畦间的小屋或茅舍,也可以指农田中的住宅。
部首和笔画
瓠字的部首为瓦(wǎ),瓠的总笔画数为9画,栖字的部首为木(mù),栖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瓠栖一词来源于《汉书·循吏传》:“循古者居瓠栖而厌壁宇。”瓠栖在古代意味着舍弃城市生活而居住在农田中的小屋。
在繁体字中,瓠栖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瓠栖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但是,由于瓠栖并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因此没有具体的古代写法记录。
例句
1. 农夫们在瓠栖里度过了整个夏天。
2. 在广阔的瓠田中,有一片瓠栖静静地矗立。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瓠园、瓠畦、瓠子、栖身、栖息。
近义词:农舍、农居、农家、田舍。
反义词:市区、城市、城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