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蠖屈求伸”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成语字面以“尺蠖”(一种昆虫)的屈伸动作为喻。尺蠖爬行时先屈缩身体,再伸展前进,因此“蠖屈求伸”比喻人在逆境中暂时隐忍退让,等待时机再施展抱负。部分来源也提到,该词可引申为因利益或困境而屈从他人,带有贬义色彩。
较高权威来源(如、7)侧重其中性本义,而部分中等权威来源(如、2)提示了引申的贬义用法。建议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
《蠖屈求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蠕动的小虫在遇到困境时扭曲身体寻求自救。用来比喻为了摆脱困境而想尽各种办法。
《蠖屈求伸》的拆分部首是“虍”和“屮”,分别是虎字的偏旁部首和山字的偏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22画。
《蠖屈求伸》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75回《学道寻师》的篇目中,成语原文为“蠖蠕屈归”。后来经过演变和改编,变成了现在的《蠖屈求伸》。
《蠖屈求伸》的繁体字为「蠖屈求伸」。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蠖屈求伸》的意思并未改变,只是字形有所差异。
1. 在经济困境中,我们必须蠖屈求伸,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 他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不惜蠖屈求伸,甚至失去了原本的自尊和底线。
1. 蛇蠖(形容形体幼小的蛇)
2. 扭曲(形容被迫改变原有状态)
3. 求救(寻求帮助)
1. 屈服求饶
2. 曲线救国
3. 不择手段
1. 坚守原则
2. 正直不屈
3. 不动声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