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畚箕。《晋书·王猛传》:“﹝ 王猛 ﹞少贫贱,以鬻畚为业,尝货畚於 洛阳 ,乃有一人贵买其畚,而云无直,自言家去此无远,可随我取直。 猛 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有一人引 猛 进拜之,父老曰:‘ 王公 何缘拜也!’乃十倍偿畚直,遣人送之。 猛 既出,顾视,乃 嵩 高山 也。”后用为受人赏识的典实。 清 王士禛 《送戴务旃游华山》诗:“ 洛阳 货畚无人识,五月骑驴入 华山 。”
“货畚”是一个历史典故相关的词语,其含义需从字面和出处两方面综合理解:
字面含义
“货”指买卖、交易,“畚”即畚箕(一种竹编的盛物工具),合起来字面意为“售卖畚箕”。
典故来源
出自《晋书·王猛传》。王猛少时贫贱,曾以卖畚箕为生。某次在洛阳卖畚时,遇一神秘人高价购买,但称未带钱,邀其随行取款。王猛跟随至深山,见一白发老者,自称识其才华,并以十倍价钱支付,后送其出山。王猛回头发现身处嵩山,方知老者非凡人。此故事被后世用来比喻贤士未显达时的贫贱生涯,或指受人赏识的际遇。
比喻意义
该典故多用于文学中,暗含“寒门才子终遇伯乐”的寓意。如清代王士禛诗句“洛阳货畚无人识”,即借王猛未遇时的境况,表达对隐士或未遇贤才的感慨。
总结来看,“货畚”既指具体的卖畚箕行为,更承载着古代文人对命运转折与知遇之恩的寄托。
《货畚》是一个古代汉字,意为购买商品或物品以及运送货物的畚车。畚车指的是一种简易的运输工具,使用牲畜来拉动,通常用于运输重型货物。
《货畚》的部首是“钅”(金字旁),表示与金属相关。它的笔画数为8画。
《货畚》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由“采”和“车”组成。其中,“采”表示采买、购买商品,“车”表示车辆。当初是指人们购买商品后,用车辆把货物运送回家。
繁体字形为「貨畚」,字形中的「貨」与「柿」相似,而「畚」部分则由「罙」与「采」组成。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有所不同。例如,贝部有朝向左边或右边的两种写法。而车的形状在字形中也有所变化。这些写法的变化源于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如六书的隶书、篆书等。
1. 我们需要一辆货畚来运送这批货物。
2. 他用货畚把新买的家具运回了家。
货车、畚车、货物、畚斗
货车、运输车、运货车
货车、畚车的反义词没有一个特定的词汇,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