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备灾的意思、备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备灾的解释

防备灾害。《穀梁传·成公七年》:“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五请以税茶钱置义仓以备水旱》:“ 贞观 初, 戴胄 建积穀备灾之议, 太宗 悦焉。” 宋 余靖 《乞宽租赋防盗疏》:“国无三年之蓄,曰国其非国,故虽 尧 水 汤 旱,民无菜色者,有备灾之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备灾指为应对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所做的预防性准备工作,涵盖物资储备、预案制定、能力建设等系统性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预先筹划降低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词义溯源与构成

  1. 字义分解

    • 备(備):本义为“谨慎”,引申为“预备、防备”,《说文解字》释为“慎也”。
    • 灾(災):指自然或人为的祸害,如《国语·周语》中“灾,害也”。

      复合词“备灾”强调主动防范灾害的能动性。

  2. 现代汉语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备灾指“为应对灾害而事先做好准备”,包括物资、技术、人员等多维度准备。

二、专业领域的延伸定义

  1. 应急管理视角

    国家《防灾减灾术语》(GB/T 26376-2010)将备灾定义为:“在灾害发生前,为减轻潜在损失而开展的资源调配、预案演练、公众教育等活动”。

  2. 国际标准内涵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DRR)强调备灾需包含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建设、社区参与三大支柱,形成“预防-响应-恢复”闭环。

三、实践范畴与措施

  1. 物资储备

    建立粮食、医疗、救援设备等战略储备库,如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覆盖全国主要灾害风险区。

  2. 预案体系

    制定国家-省-市-社区四级应急预案,例如《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明确分级响应机制。

  3. 能力建设

    开展防灾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如“全国防灾减灾日”常态化教育活动。

四、政策与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为备灾提供法律基础。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国家标准《防灾减灾术语》(GB/T 26376-2010)
  3. 联合国减灾署(UNDRR)报告《灾害风险管理术语》
  4. 应急管理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5.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23〕45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网络扩展解释

“备灾”指为应对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所做的准备工作,涵盖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应急预案等多方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1. 狭义概念
    主要指灾害发生前的物资储备,包括抢险设备、医药、食物、饮用水等必需品,以及避险场所、资金、技术等资源。

  2. 广义延伸
    还包含建立灾害指挥机构、通信保障体系、应急预案编制,以及组织抢险救援演习等系统性准备。

二、历史与必要性

  1.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可见于《穀梁传·成公七年》,唐代陆贽等文献也提及“积谷备灾”,说明古代已有防灾意识。

  2. 现实意义
    因气象灾害等突发性强,缺乏储备会导致救援延迟,加重损失。例如,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备灾仓库快速调运物资,体现了时效性需求。

三、现代应用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具体备灾方案,可参考权威文献或政府防灾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

爱情奥敦傲客白象才华横溢漕斛踌竚舛盭戳心灌髓出云入泥黜陟呲打丹节倒海翻江蝶裙端介遁迹潜形愤不顾身風風雨雨风形敷演各持己见;各执所见狗马乖悖候雁隳颓鴐鹅鉴悟痉笑倦厌军田开迈岂弟孔目劳民两尺半两个肩膀扛张嘴咧嘴利口龙刍楼罗历南画内谒者平凡小事铺母请灵取煖善辩视如敝屣输挽司晨溯流追源螳螂黄雀停柩童竖望云骓文似其人武冠黠虏湘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