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ick and heavy]∶又厚又重
厚重的棉被
(2) [generous]∶丰富而贵重
厚重的礼物
(3) [honest, kind and serious] 温厚稳重
为人厚重
(1).敦厚持重。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 周勃 厚重少文,然安 刘 氏者,必 勃 也。” 宋 王安石 《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君厚重有大志,不妄言笑。”《明史·刘仲质传》:“ 仲质 为人厚重篤实。”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民厚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
(2).浑厚庄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欲於大殿书‘大雄之殿’四字……以‘大’‘之’二字皆少笔,宜结体厚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不辨者,……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 秦牧 《茅台·花雕瓶子》:“采取独特的形式,在朴素中注意到和谐,端庄,厚重,光泽。”
(3).厚实,有分量。 宋 岳飞 《申省进兵渡江札子》:“今据诸处申到,番伪敌马厚重,欲分路前来侵犯。”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即墨 刀尤精鍊厚重。”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的意思,以为季刊比月刊较厚重。”
(4).丰厚隆重。 唐 张鷟 《游仙窟》:“予与夫人娘子,本不相识,暂缘公使,邂逅相遇。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5).厚待,看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宁 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於益厚重 燕 。”
“厚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具体如下:
物理属性
指物体又厚又重,如“厚重的棉被”。这一用法强调物质层面的厚实感,常见于描述实物。
抽象价值
形容丰富而贵重的事物,如“厚重的礼物”,多用于表达对物品或情感的珍视。
性格特质
指人温厚稳重的性格,如“为人厚重”,强调敦厚持重的品质。例如《汉纪》中评价周勃“厚重少文”,即突出其可靠性格。
浑厚庄重
多用于艺术或文字风格,如书法“结体厚重”,或文学作品的沉稳感。
丰厚隆重
可指仪式、待遇的隆重程度,如“厚重之礼”。
如需更完整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汉纪》《随园诗话》等文献。
厚重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物体或事物的质量、重量、能力等方面具有厚实、沉重等特点。
厚重的部首是厂,笔画数为12画。
厚重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有狐》中的一句诗句:"何厚□□兮,愉快而可喜",这里的"厚□□"意为深厚、浓郁之意。后来,厚重逐渐派生出指代厚度大、重量大等意义,成为一个常用词汇。
厚重的繁体字为「厚重」。
古代汉字写作「厚恢」、「厚燠」等形式,使用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
1. 这本百科全书的信息量很大,知识内容非常厚重。
2. 这幅画的用色很浓,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厚重的组词有:厚重感、厚重感觉、厚重质地、厚重知识等。
厚实、沉重、浓郁。
薄薄、轻盈、轻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