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堠吏的意思、堠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堠吏的解释

谓关卡馆驿的小吏。 宋 梅尧臣 《送李殿丞通判处州》诗:“沙头有堠吏,惴立板方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堠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古代在关卡、驿站或道路旁负责迎候、记录里程的小吏,属于基层官吏。该词常见于宋代文献,例如梅尧臣《送李殿丞通判处州》中“沙头有堠吏,惴立板方敛”,描绘了堠吏在沙洲边值守的情景。

  2. 单字释义

    • 堠(hòu):
      ① 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如烽堠);
      ② 记里程的土堆(引申为路程单位,如“堠程”)。
    • 吏(lì):
      指低级官员或吏卒,如《说文解字》称“吏,治人者也”。

二、职能与背景

堠吏的职责包括:

三、相关词汇对比

词汇 含义 区别
堠吏 关卡/驿站小吏 侧重道路值守
赇吏 贪赃枉法的官吏 强调腐败属性
刀笔吏 文书小吏 侧重文书工作

四、延伸说明

“堠”作为古代交通设施,兼具军事防御(烽堠)与民用交通(里程标记)功能,堠吏的存在反映了古代交通管理体系的特点。该词现代已罕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诗词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堠吏: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堠吏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指代守卫城市的警察或警卫。该词的拆分部首为“土”和“口”,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堠吏一词源自于古汉语,最早出现于《史记·周本纪》。在繁体字中,堠吏的写法为「堠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堠吏的写法并不是「堠吏」,而是「堠吏」。古时堠吏是指守护城市的卫士。

例句

1. 堠吏日夜巡逻,确保城市的安宁。

2. 被堠吏逮捕的犯罪分子将接受法律制裁。

组词

在堠吏一词中,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

1. 做堠:指担任守卫城市任务。

2. 吏咎:指被官府检举或控告。

3. 册吏:指官府从事文书工作的低级官员。

近义词和反义词

堠吏的近义词是守备,指守卫和保卫。

堠吏的反义词是盗贼,指从事非法活动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