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璧。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磊落奠鸿璧,参差席香藑。”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鸿璧虯珠,陆离纷错。”
“鸿璧”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鸿璧”指大璧,即大型的玉璧。其中: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
“鸿璧”常被用来形容珍贵、华美之物,或借指高洁的品格。其用法在古籍中多与“虯珠”(盘曲的宝珠)等意象并列,体现文人对珍宝的赞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解。
《鸿璧》是一个中国汉字,它是由“鸿”和“璧”两个字组成的。在汉字的意义中,鸿璧代表着珍贵宝物,特指非常宝贵的璧玉。
《鸿璧》的拆分部首是鸟(鸟部)和石(石部),它们分别位于字的左边和右边。其中,“鸟”部的笔画数为2,而“石”部的笔画数为5。
《鸿璧》一词最早出现在《文选·范雎书上》一篇古代文献中。在这篇文章中,"鸿璧"是指璧玉中最大、最美、最完整的那一枚。后来,“鸿璧”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珍贵宝物的代表,并用于形容非常宝贵和珍贵的东西。
《鸿璧》的繁体写法为「鴻璧」。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形会有变化。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鸿璧”的写法为「】鴻【璧」。字的形状有一些差异,但意义相同。
1. 这幅画是名画家的杰作,被誉为艺术界的鸿璧。
2. 这封信是国宝级的文物,价值连城,实在是一封鸿璧。
1. 鸿:鸿雁(长途飞行的大雁);鸿运(好运)。
2. 璧:璧心(指玉石的中心部分);璧合(指两块玉石合并成一块)。
近义词:珍宝、瑰宝、宝物、瑶璧。
反义词:平庸、普通、无足轻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