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枙的意思、衡枙的详细解释
衡枙的解释
见“ 衡軛 ”。
词语分解
- 衡的解释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平,对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
- 枙的解释 枙 ě 〔科枙〕古同“科厄”,木节。 枙 è 古同“轭”。 驾,驭。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衡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综合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衡枙”同“衡轭”,指古代马车上的两个关键部件:
- 衡:车辕前的横木,用于连接车辕与轭。
- 轭(枙):架在马颈上的弯曲木具,用于固定车辕并控制马匹行进方向。
二者共同构成马车前端的操控结构。
-
比喻义
引申为“控制”或“束缚”,如对权力、行为的约束。
词源与演变
- “衡”的本义:原指绑在牛角上的横木(防触人),后演变为车辕横木,并衍生出“平衡”“评定”等抽象含义。
- “枙”与“轭”:二者为异体字,均指控制马匹的曲木,后因汉字规范化逐渐统一为“轭”。
使用场景
- 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车马结构,如《周礼·考工记》等。
- 现代用法:已较少见,常见于古文研究或比喻性表达(如“冲破传统衡枙”)。
关联成语
- 权衡轻重:源自“衡”的评定功能,指衡量事物重要性。
- 合从连衡:涉及“衡”的战略意义,原指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
“衡枙”是“衡轭”的异写形式,核心含义为马车操控装置,其比喻义强调约束或控制。如需更详细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车马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衡枙
衡枙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héng dài。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衡”和“枙”。
拆分部首和笔画
“衡”字的部首是“行”,它有12个笔画;而“枙”字的部首是“木”,它有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衡枙”一词来源于《周易》中的“衡山林木”,意为衡山的树木。现在常用的简化字为“衡枲”,其中“枲”是“枙”字的繁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以“衡枙”为例,古时候的写法为“衡枹”,其中“枹”是“枙”字的古体。
例句
1. 衡枙参天,景色优美。
2. 这片土地上有许多衡枙,空气清新宜人。
组词
衡枙可以组成很多相关的词语,例如:衡枙参天、衡枙参差。
近义词和反义词
衡枙的近义词可以是“衡山林木”;反义词则可能是“非衡枙”,即不是衡山的树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