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川。《艺文类聚》卷十五引 晋 左芬 《武帝纳皇后颂》:“峨峨 华山 ,峻极太清, 巨灵 导流, 河 瀆是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夫人遂诣兴工之所,见王为大猪,驱役阴兵,开凿河瀆。” 明 袁宏道 《广庄·逍遥游》:“凡有足者即有地,是彼未尝无山岳河瀆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盖前侯封禪立庙,祭上帝所造之山川河瀆。”参见“ 河川 ”。
“河渎”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原指河水浑浊,后比喻道德败坏、人心不纯。
来源: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河渎之瓠”,最初描述鲁国河水的浑浊状态,后引申为社会或个人的道德问题。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判社会风气或个体品行不端,属于较书面化的表达。
历史背景:
广义解释:
在部分文献中,“河渎”也泛指河流或河川。例如:
“河渎”需结合语境理解:
标题:《河渎》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和笔画:河(水+可) 渎(车+俞)
《河渎》的意思:河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河流的浊水和脏泥,也可比喻污浊或激烈的情况。
来源:《汉书·刘向传》:“时行河渎之间,洎夫厌糟俗乎!”
繁体:河渡
古时候汉字写法:河渡
例句:他住在城市的河渎之地,每天都能闻到恶臭的气味。
组词:河水、污渎、渎职
近义词:河床、河流
反义词:清澈、干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