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毫一厘。形容很少的数量。豪,通“ 毫 ”。《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釐,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有豪釐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 明 徐渭 《前破械赋》:“差之豪釐,千里岐路。”
豪厘(háo lí)是汉语中表示极微小计量单位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如下:
计量单位
“豪”为“毫”的通假字,指长度单位“毫米”的十分之一;“厘”为长度单位“毫米”的百分之一。二者连用强调极其微小的量度,常见于古代度量体系。例如《孙子算经》载:“十豪为厘,十厘为分”,体现其数量级关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 商务印书馆
引申义:极细微的事物
词义泛化后,泛指任何微小的差异或事物。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差以豪厘,谬以千里”,强调微小偏差可能导致重大错误。
来源:《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豪厘”承载中国古代度量智慧,其精确性反映了传统科技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在成语“失之豪厘,差之千里”中,更升华为哲学警示,提醒人们重视细节对全局的影响。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 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中,“豪厘”多用于书面语或成语引用,日常表述常以“毫厘”替代,但学术文献仍保留原字形以考据源流。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权威参考依据:
“豪厘”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豪厘”形容极小的数量或程度,强调事物在量或质上的细微差别。其中“豪”通“毫”,表示极其微小,“厘”则是更小的计量单位(如1厘为1/1000分)。
词源与结构
该词由“豪”和“厘”组成,两字均表微小。古汉语中“豪”常与“毫”通用,如《荀子·儒效》提到“不失豪釐”,即圣人言行精准到分毫无差。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微小的差距、贡献或意义。例如:
文化内涵
成语常与“差之豪厘,谬以千里”关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细节的重视,警示微小偏差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豪厘”通过双重复用微小量词,强化了“极少”的概念,既可用于客观描述细微差异,也可用于主观表达谦逊态度。其历史用例和现代语境均体现了汉语对精微之处的关注。
奥斯特洛夫斯基百名扳驳豹囊冰虫槽户昌符吃肥丢瘦赤頿淳庞楚人咻粗缪厝置登龙位鸐鸐旰云高良姜狗拿耗子官费光价黑地漶化圜流胡罗惹兼葭秋水夹室急不可待借坡下驴禁狱觉帝靠谱客省脸孤拐炼行俪巧磠砂麻擣没内外墨宝衲师盘馔瞥见旗常凄朗起乐企立晴河清若空青衣梦惸鳏穷考石筏薮泽探测器团城拖网相报乡祀销伏霞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