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复的意思、禀复的详细解释
禀复的解释
亦作“ 稟覆 ”。向尊长回报。《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奚宣赞 ﹞来到堂前稟覆妈妈:‘今日儿欲要湖上闲翫,未知尊意若何?’”《水浒传》第十三回:“兵马都监 李成 上厅稟復 梁中书 道:‘ 周谨 鎗法生疎,弓马熟嫻;不争把他来退了职事,恐怕慢了军心。’”
词语分解
- 禀的解释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赋。 指下对上报告:禀报。禀复。回禀。 笔画数:; 部首:示; 笔顺编号:
- 复的解释 复 (①复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复。往复。 回答,回报:复命。复信。复仇。 还原,使如前:复旧。复婚。复职。光复。复辟。 再,重来:复习。复诊。复审。复现。复议。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巒 )
网络扩展解释
“禀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禀复”指下属向上级汇报事务并得到回复的过程。该词由“禀”(向上级报告)和“复”(回复)组成,强调上下级间的双向沟通。
二、结构分析
- 禀:意为向上级陈述、报告,常见于古代公文用语。
- 复:指上级对汇报的回应或批示,如“回复”“批复”。
三、使用场景
- 古代官场:常见于下级官员向朝廷或上级提交文书并等待批示,例如《水浒传》中提到的“稟復梁中书”。
- 家族礼仪:晚辈向长辈请示后得到答复,如《清平山堂话本》中奚宣赞向母亲“稟覆”出行事宜。
- 现代引申:可用于形容组织内部层级间的汇报与反馈流程(虽现代较少直接使用该词)。
四、历史演变
- 早期文献如《三国演义》已出现该词,例句:“为我禀复丞相”(第二十一回)。
- 明清话本小说中频繁使用,反映其在古代行政和家庭伦理中的重要性。
五、例句参考
- 文言:“专此禀复,无任悚惶,跪请金安。”(张之洞书信)
- 白话:“此事需先禀复领导,再做决定。”
“禀复”是古代汉语中体现等级制度和沟通规范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双向互动性质。如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水浒传》《清平山堂话本》等古典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禀复(bǐng fù)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特点:
含义:禀复是指回复、答复的意思。常用于表示接受或回应对方的请求、建议或问题等。它可以表示写信、回电、回邮件等各种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禀字由两个部首组成,上面是立刀,下面是心。禀字共有7个笔画,属于比较复杂的汉字之一。
来源:禀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古时候,禀字用于表示受领或向上报告的意思,与现代的用法有所不同。
繁体:在繁体字中,禀字的写法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整体结构和意义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禀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它的上半部分被写成立字旁,下半部分则是心字旁,整体构造比较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禀字的写法逐渐简化,变成了现代的形态。
例句:1. 我已经给他禀复了你的留言。2. 请尽快禀复我们的请求。
组词:禀诸、禀报、禀准、禀承等。
近义词:回复、答复、应答。
反义词:提问、询问。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