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擂盘珠的意思、擂盘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擂盘珠的解释

旧时俗谚称初来的婢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井珠》:“凡纳婢僕,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此虽俗谚,实切事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擂盘珠"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比喻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行动迟缓、需人催促才肯做事的人,常含贬义。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擂(léi)

    指敲击、捶打,引申为“推动”之意。

  2. 盘珠

    指盘中放置的珠子,因其圆滑易滚动,需外力(如拨动)才能移动。

    整体比喻:像盘中的珠子一样,不拨不动,形容人消极怠惰,缺乏主动性。


二、典籍溯源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收录“擂盘珠”词条,释义为:

    “喻指不主动做事,需他人催促才行动的人。”

    并引用明代笔记《留青日札》为例证 。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指出该词源于俗语,强调其行为特征:

    “盘中之珠,不拨不转,比喻惰性成习者。” 。

  3. 清代《通俗编·品目》(翟灏著)

    对比“擂盘珠”与“算盘珠”的差异:

    “擂盘珠不拨自动,算盘珠拨之则动。世谓惰者如擂盘珠,勤者如算盘珠。”

    此处以“擂盘珠”反衬勤勉之人(算盘珠需拨才动,更显被动) 。


三、文化语境中的用法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
  3. 《通俗编》(翟灏,清代)
  4. 《古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

“擂盘珠”以盘中滚珠的物理特性为喻,生动刻画了需外力驱使才行动的惰性人格,其释义在历代辞书及文献中高度一致,具有明确的语义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擂盘珠”是一个源自古代俗谚的词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解释

擂盘珠(拼音:lèi pán zhū)指旧时对初来婢仆的比喻,形容他们刚到时积极主动,无需催促即可完成事务。这一说法出自明代陶宗仪《辍耕录·井珠》,原文提到:

“凡纳婢僕,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

延伸含义

  1. 比喻人的状态变化:

    • 擂盘珠:比喻新人初到时充满干劲,主动行事。
    • 算盘珠:稍久后需他人提醒或推动。
    • 佛顶珠:长期后变得消极,即使催促也无反应。
  2. 语言背景:

    • 词语中的“擂”原指击打(如擂鼓),此处引申为“催促”;
    • “盘珠”指算盘珠,借代需外力驱动的状态。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职场中人的积极性变化,隐含对懈怠的批评。例如:“新员工如擂盘珠,过段时间却成了佛顶珠。”

该词生动反映了旧时对仆从工作态度的观察,现可引申为对新人热情随时间减退的感慨。

别人正在浏览...

敖包邦本暴卒变卦冰锷不妨事驰步赤凤凰闯祸精触媒辞句辞面登绩堵截反马斐锦敢不承命赶赴公律钩访光驾过道风骨肉离散黑马呵索婚礼见马克思交差狡诡角雉解放九九归原继序劻勷劳动改造灵和柳眇莽谬语南宗匿名信泼东西签省日转千阶褥特鼠上等水清无鱼顺款伺望随鸾随乡入乡所闻堂吉诃德题额吐壶万元户呜呜遐服仙曹小信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