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能肩负朝廷重任者。《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论》:“许靖夙有名誉……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 蒋济 以为‘大较廊庙器’也。”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上亦以非廊庙器,优詔罢遣之。”
“廊庙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能够承担国家重任的人才。以下是详细解释:
廊庙器指能肩负朝廷重任的人,常用来比喻国家栋梁之才。其中:
该词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许靖夙有名誉……蒋济以为‘大较廊庙器’也。” 三国时期蒋济评价许靖为“廊庙器”,指其具备治国才能。
总结来看,“廊庙器”体现了古代对治国人才的重视,常用于历史文献或评价性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或唐代诗文。
廊庙器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用于供奉神像举行祭祀仪式的器物。廊庙指的是廊厅式的庙宇,器即指各种用于祭祀的仪器和器物。
廊庙器的拆分部首是广,拼音为guang,廊的拼音为lang,庙的拼音为miao,器的拼音为qi。
廊庙器的总笔画数为13,其中廊庙的笔画数分别为7和5,器的笔画数为1。
廊庙器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般用于形容庙宇内的祭祀用品。
在繁体字中,廊庙器的写法保持不变,仍为「廊庙器」。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对于廊庙器这个词,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具体形态需要查阅古代文献资料。
1. 在古代,廊庙器常常被用于供奉神明。
2.这座庙宇中陈列着各种精美的廊庙器。
3. 他们每年都会对廊庙器进行仪式的整理和修复。
1. 廊厅庙宇
2. 器物使者
3. 祭祀仪式
祭祀器具、祭品设备、宗教祭具
家具器材、日常用品、文化艺术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