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复的意思、匡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复的解释

[save a country from danger] 挽救国家,使转危为安

论匡复勋,封帝豫章郡公,邑万方。——《南史·宋武帝本纪》

详细解释

谓挽救复兴危亡之国。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復 汉 室,宗社将絶,又能正之。”《南史·宋武帝纪》:“以公有匡復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既伸匡復之谋,实显肃清之效。”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赏春》:“若欲移孝为忠,便可图存匡復。” 赵朴初 《满江红·悼卢蒙巴》词:“衝冠发,呕心曲,驱寇虏,图匡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对国家危亡局面的挽救与复兴。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匡复”指“挽救危亡,使转危为安”,特指“挽救将亡之国,使之恢复安定”。《辞源》进一步补充该词多用于“国家衰微后重获振兴”的语境,如《后汉书·何进传》中“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其中“匡复”暗含拨乱反正之意。

从构词法分析,“匡”字本义为“纠正”,《说文解字》释为“匡,正也”,引申为辅助、扶正;“复”则取“返归原状”之义,二字组合形成对国家或社会秩序由乱返治的动态描述。唐代刘知几在《史通·载文》中称“若乃韦孟讽谏,扬雄剧秦,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秦,诸如此文,皆施压廊庙,义穷鉴戒,至于匡复平乱,则不足也”,此处“匡复”特指政权重建。

近现代语言应用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义范围扩展至“泛指使濒临衰亡的事物重新振兴”,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其中革命行动被视为匡复中华的实践。该词在现代政治哲学论述中,常与“中兴”“再造”等词构成语义关联,共同构建民族复兴的话语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匡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挽救国家或政权,使其从危亡中恢复安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拆解:由“匡”和“复”组成。

    • “匡”指纠正、扶正(如“匡正”),引申为挽救;
    • “复”指恢复、复兴(如“复兴”)。
    • 组合意义:通过纠正错误、消除危难,使国家或政权恢复原有状态。
  2. 历史语境:常用于描述挽救濒临灭亡的王朝或政权。例如:

    • 《南史》中记载宋武帝因“匡复之勋”受封;
    • 唐代司空图提到“匡复之谋”,指复兴国家的策略。

二、使用场景

  1. 传统文献:多用于历史、政治文本,强调对国家的拯救。如孔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
  2. 现代引申:可引申为对重大危机(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的挽救与重建,但需结合具体语境。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四、权威例句

  1.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2. “驱寇虏,图匡复”(赵朴初《满江红·悼卢蒙巴》)。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南史》《文选》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祀保举柸校沉着痛快胆决答允洞幽烛远髑髗萼绿华罚神偾踣服车根菜壶酒寒槮毫厘丝忽毫素赫赫有名哼哈闳洽鹄奔亭昏放伙友伎术爵禄拘梗宽带狼突豕窜诔德乱逆偻偻孟织门庭若市目治手营鲵齿牛鬼蛇神弄翰女裤蟠天际地迫蹙千言万语晴日秋蓂痊安三角髻僧庵山复整妆神锐舍贫说称缌亲宿物宿缘桃神天一阁推列瓦铫衔啮笑剧小汙谢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