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xes] 赋税
受灾区可免部分课税
(1).赋税。 唐 白居易 《登阊门闲望》诗:“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2).征收赋税。《元史·食货志二》:“ 山东 之盐: 太宗 庚寅年,始立 益都 课税所。”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公室为挽救自己的式微,便被逼得把传统的公田制打破,而公开承认私有,对于私田一律课税。”
课税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义务人征收货币或实物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
课税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通过法律强制征收,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本质是调节经济活动、获取财政收入。
课税对象
即征税的客体,是区别不同税种的核心标志。例如:
按税种分类
特殊类型
基本原则
包括公平性、效率性、稳定性等,确保税收合理分配并减少社会矛盾。
主要作用
课税行为需严格遵循税法规定,不同税种的征收对象、税率及用途均有差异。如需了解具体税种细节,可参考相关财税法规或权威解读。
《课税》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讠”和“支”。其中,“讠”是从“言”变形而来的部首,表示与语言相关的意思,“支”则是一个单独的部首,表示与金钱、财富相关的意思。
按照笔画顺序,汉字“课”共有五个笔画,其中包括一划、一撇、一横、一撇、一横;“税”共有七个笔画,包括一撇、一撇、一撇、一捺、一竖、一撇、一横。
《课税》来源于古代文献《诗经》中的一句诗:“耳目所课,心之忧矣。”其中的“课”指的是征收税款的意思。后来,“课税”就成为了指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或企业征收税款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课”保留了本字的形状,而“税”则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稍有不同。古代《说文解字》中“课”的字形为“教”字下加“辛”,表示被教导的意思;而“税”的字形为田字旁加“目”,表示用眼查看田产的意思。后来,“课税”演变为现在的含义。
例句:
1. 每年公司都要按时向政府课税。
2. 政府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课税政策。
组词:征税、税收、纳税、免税、逃税等。
近义词:征税、纳税。
反义词:减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