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行马。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行马》:“ 魏 晋 以后,官至贵品,其门得施行马。行马者,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门,以为约禁也。《周礼》谓之陛枑,今官府前叉子是也。”参见“ 行马 ”、“ 梐枑 ”。
“陛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解释如下:
“陛枑”指古代官府或贵族门前设置的木质障碍物,用于限制车马通行,又称“行马”或“梐枑”。其结构通常由一横木与两竖木交叉组成四角形状,类似于后世的路障。
“陛”的含义:
从字形来看,“陛”与地形高低相关(“阜”为部首),本义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如《说文解字》提到“陛,升高阶也”。臣子与君主对话时,常以“陛下”代指君主,即通过台阶下的侍从转达,以示尊敬。
“枑”的用途:
“枑”指用木材交叉制成的拦阻设施。魏晋时期,贵族官员在门前设置“行马”作为礼仪性屏障,后逐渐演变为“陛枑”,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在不同历史文献中,“陛枑”也被称为“行马”“梐枑”或“叉子”,名称因时代和地域差异略有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周礼》或《汉书》中的相关记载,或查阅古代建筑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