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爵谥的意思、爵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爵谥的解释

爵位和谥号。《文献通考·经籍九》:“ 左氏 所书,不但称其名,或字、或号、或爵謚多互见,学者苦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爵谥”是古代中国礼制中的复合概念,指对贵族或官员死后追授的爵位与谥号的统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分释“爵”与“谥”

    • “爵”即爵位,源于周代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代表生前的社会等级与政治特权,如《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谥”为谥号,是依据逝者生平功过给予的盖棺定论式评价,如周文王谥“文”、岳飞谥“忠武”,体现儒家“以谥表行”的伦理观念。
  2. 复合制度的功能

    爵谥制度兼具政治表彰与道德评判双重作用。例如,汉代霍光死后获封“博陆侯”(爵)与谥“宣成”(谥),既延续家族封爵荣耀,又通过谥号“宣”(圣善周闻)、“成”(安民立政)彰显其辅政功绩。

  3. 历史演变

    该制度在唐代趋于严密,《唐六典》规定“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薨,赠谥;其有德业佐时、勋庸卓越者,加爵”,表明爵谥授予需经礼部审议、皇帝敕定,成为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礼法工具。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国古代礼制辞典》、中华书局《谥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礼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爵谥”是中国古代帝王对臣子进行表彰的复合概念,包含爵位和谥号两部分,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爵谥(拼音:jué shì)指帝王根据臣子的功绩,授予的爵位(贵族等级封号)和谥号(死后评价性称号),用以表彰其贡献与地位。

  2. 详细解释

    • 爵位:君主对贵族或功臣的封赏等级,如公、侯、伯等,代表社会地位与特权。
    • 谥号:对逝者生平的评价性称号,如齐宣王的“宣”(褒扬其德政)、诸葛亮的“忠武”(表彰忠诚与武略)。
      两者结合,既体现生前的功勋,也包含死后的历史评价。
  3. 历史应用示例
    唐代李隆基在政变后,曾追削武三思父子的爵谥,甚至“斫棺暴尸”,反映爵谥在政治斗争中的象征意义。

注意:部分文献中“谥”的拼音可能标注为“huì”,但现代汉语规范读音为“shì”。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泰语系鼻牛儿长白山谄僞巢居穴处俦策玳轴打裥登荐递递迢迢陡度二皇帝非訾怫然改换头面皋兰公荐鬼头刀悍亟合冻鸿迹华鬓坏陈讙兜縠屐魂亭火齐珠岬角稽拜解诮惊孱槿花心九参官酒筹救抚霁泽扣额雷令剑路程毛茛马上吹殁命木幔抛声衒俏疲劳弱颜撒野伤秋尚左省减石林精舍师训顺风扯帆蜀土随机存取存储器踏罡布斗条卓同寅协恭屑骨邪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