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圣弃智的意思、絶圣弃智的详细解释
絶圣弃智的解释
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絶圣弃智,民利百倍。”亦作“ 絶圣弃知 ”。《庄子·胠箧》:“故絶圣弃知,大盗乃止。”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庄子愤世》:“﹝ 庄子 ﹞未尝毁 孔子 也。毁彼假 孔子 之道而流为 子夏氏 之贱儒、 子张氏 之贱儒者也。故有絶圣弃知之论。”
词语分解
- 絶的解释 絶 é 见“绝”。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弃智的解释 亦作“ 弃知 ”。道家谓屏弃聪明智巧。《老子》:“絶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胠箧》:“故絶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
网络扩展解释
“絶圣弃智”(也写作“绝圣弃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本源
- 出处:源自《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字面解释:
- 绝:摒弃、断绝;
- 圣:指统治者标榜的“圣明”权威;
- 智:指权谋巧诈的“智慧”;
- 整体意为摒弃统治者推崇的“圣智”标准,回归自然纯朴。
二、哲学内涵
- 对“圣智”的批判:
- 老子认为,统治者以“圣智”之名灌输观念(如道德规范、礼法制度),实为思想控制,导致民众失去本真。
- 例如,甲骨文中“圣”(聖)象征统治者发布命令,“智”(知+日)暗含强权灌输认知。
- 倡导“无为而治”:
- 主张摒弃人为的智巧与干预,顺应自然规律,使社会回归淳朴状态。
- 如《庄子·胠箧》进一步延伸:“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强调去除虚伪的仁义礼法。
三、现代解读
- 对权力与知识的反思:
- 警惕权力以“圣智”之名操纵社会,例如商业中利用复杂规则牟利(如金融欺诈、虚假营销)。
- 呼吁简化规则,减少过度干预,尊重个体自然发展。
- 返璞归真的生活观:
- 提倡减少机巧算计,追求质朴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极简主义”“反消费主义”有相通之处。
四、争议与误解
- 是否反对智慧?:
- 老子反对的是“伪智”(如权谋、诈术),而非真正的智慧。
- 庄子进一步区分“大智若愚”,强调返归本真才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絶圣弃智”并非否定智慧本身,而是批判权力对智慧的异化,倡导回归自然与真实。其思想对古代政治哲学、现代社会治理均有深远启示。如需进一步探讨道家思想,可参考《道德经》原文及庄子相关篇章。
网络扩展解释二
《絶圣弃智》是一个充满哲理和深意的词语,传达着一种精神境界和内涵。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每个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绝(jué)-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彖,总共有六个笔画。它源自古代的甲骨文,表示断绝、截断或终止的意思。在繁体字中,这个字的写法相同。
例句:绝交(断交)、绝情(冷漠)。
2. 圣(shèng)-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土和王,总共有五个笔画。它来源于《说文解字》,表示至高无上、崇高和神圣的意思。在繁体字中,这个字的写法也相同。
例句:圣人(贤人)、圣洁(纯洁)。
3. 弃(qì)-这个字的拆分部首是弓和一,总共有四个笔画。它源于《说文解字》,表示抛弃、放弃或丢弃的意思。在繁体字中,这个字的写法是棄。
例句:弃暗投明(放弃黑暗投向光明)。
综上所述,《絶圣弃智》表达了摒弃尘世的纷扰,回归内心并舍弃尘俗智慧的境界。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追逐虚荣和世俗的享受,而是要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境界的提升。
组词:绝情(冷漠)、圣人(贤人)、弃暗投明(放弃黑暗投向光明)。
近义词:超脱、超然、高尚。
反义词:沉迷、墨守、庸俗。
通过对《絶圣弃智》词语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和哲理。该词语告诫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而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只有舍弃尘世的智慧,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并达到精神的升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