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箕帚妾 ”。
“箕箒妾”是古代汉语中的谦称用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归纳如下:
该词为“箕帚妾”的异体写法,指持箕帚(清扫工具)的奴婢,用于谦称自己的妻妾。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配偶或侍妾的谦卑态度,类似“拙荆”“贱内”等用法。
主要用于古代对话或书信中,体现说话者的自谦态度。例如清代王韬《淞滨琐话》中,用“充后房箕帚妾”表达纳妾时的谦逊说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战国策》相关注释版本。
《箕箒妾》是一个中国古代汉字词语,意指“箕和箒是妾”。其中,“箕”是一种用来扬谷物或清理杂物的器具,“箒”是一种类似于扫把的工具,“妾”是指女婢或妾室。
《箕箒妾》的部首分别是 “竹”、“竹”、“女”。根据笔画拆分,“箕”有10画,“箒”有11画,“妾”有4画。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有一句“箕箒斯搴兮,靡忍且奪”。诗人在描述自己欣赏到女子风采时,以箕和箒比喻其美妙。
《箕箒妾》的繁体字为「箕箒妾」。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以《箕箒妾》为例,可以将繁体字「箕箒妾」转换为古代写法「䇕帚妾」。
1. 他买来两把箕箒,打算整理院子里的落叶。
2. 老爷子不止有一个妻子,还有几个箕箒。
1. 管箕:用来盛放或装运筛谷物的竹或木制容器。
2. 箒帚:用来清扫地面的竹、木、草等制成的工具。
3. 婢女:古代富人家中的仆人或使女。
1. 箕帚:与箕箒类似的用来清扫的工具。
2. 侍妾:指隶属于一位贵族或官僚的妾室。
1. 整齐:指事物有序,没有杂乱。
2. 宰相:指古代最高的政治官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