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部的意思、比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部的解释

(1).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 、 唐 、 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2).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来源,“比部”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古代官署名(核心含义)

  1. 起源与沿革

    • 三国魏始设,隶属于尚书台,最初负责文书审核。
    • 隋唐时期划归刑部,成为其下属四司之一,掌管财政审计。
    • 宋金时期延续此职能,元代废除。
  2. 职能演变

    • 魏晋:审核诏书、律令(类似现代司法复核)
    • 唐代:审计赋税、俸禄、军费等国家收支
    • 宋代:管理全国账籍,兼具审计与行政处分权
  3. 官职设置

    • 长官称谓随朝代变化:魏称「比部曹」,隋称「比部侍郎」,唐宋设「比部郎中」和「员外郎」

二、明清刑部别称

三、特殊文学含义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部古代职官文献及权威词典记载,完整内容可参考《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比部》这个词是一个汉字字面意思的描述,它指的是一个汉字的部首,即在字典中作为分类依据的一部分。下面让我来分解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比部的部首是比字旁(比部),通常位于汉字的左侧或上方位置。 笔画:比部的笔画数是两画,这指的是在书写比部这个字时所需勾画的直线数目。 来源:比部是一个汉字衍生词,它在古代语言中已经出现,用来表示某个概念的组成部分。 繁体:在繁体字中,比部的字形为「比」。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比部的字形与现代形式相似,都是由两个直线构成的。 例句:以下是一些使用比部的词语例句: 1. 比分(指竞赛中一方得分多少的情况) 2. 比赛(指竞争性的活动) 3. 比较(表示对两个或更多事物进行比较) 组词:比部作为一个部首,可以与其他部首结合形成很多复合词,如比划、比照等。 近义词:在部首的起源和概念方面,和比部一起分组的其他部首可以视为其近义词,如比字旁、比刀等。 反义词:由于比部是一个部首,它本身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