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潜藏在泥里的鱼鳖之类生物。《周礼·天官·鳖人》:“凡貍物,春献鳖、蜃,秋献龟、鱼。”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貍物,龟鳖之属,自貍藏伏於泥中者。’ 玄 谓貍物亦谓鱴刀(魛鱼)、含浆(蚌蛤)之属。” 孙诒让 正义:“凡此经‘貍藏’字皆借‘貍’为之,注或作‘埋’,则‘薶’之俗也。”
“貍物”是古代文献中出现的词语,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如下:
“貍物”指潜藏在泥中的鱼鳖、蚌蛤等水生生物。这一概念源自《周礼·天官·鳖人》的记载,描述了古代根据不同季节进献特定水产的礼制。
《周礼》记载:
《周礼·天官·鳖人》提到:“凡貍物,春献鳖、蜃,秋献龟、鱼。”
这里“貍物”指需从泥中挖掘的水产,春季进献鳖、蜃(大蛤),秋季进献龟、鱼类。
郑玄的注解:
汉代经学家郑玄解释:“貍物,龟鳖之属,自貍藏伏于泥中者。”并补充说明还包括“鱴刀(魛鱼)、含浆(蚌蛤)”等。
“貍”在此处通“埋”或“薶”(音mái),意为“埋藏”。古代文献中常用“貍”字代替“埋”,如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指出:“凡此经‘貍藏’字皆借‘貍’为之。”
该词主要用于古代礼制或水产分类的语境,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需注意与动物“狸”(如狸猫)区分,二者字形相同但含义无关。
「貍物」是一个汉字词,其意为「貂皮」或「貂皮制品」。它由「貍」和「物」两个部分组成。
「貍物」的部首是「豸」,共有10个笔画。
「貍物」这个词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貍」指的是一种生活在东亚地区的哺乳动物,也就是貂。
「貍物」的繁体字为「貍物」。
在古代,「貍物」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现代汉字写法已经统一为「貍物」。
1. 我最喜欢的一件冬季服装是这件貍物大衣。
2. 她佩戴着一条貍物项链,非常时尚。
与「貍物」相关的组词有:
1. 貍皮:指的是貂的皮毛。
2. 貂皮大衣:指的是用貂皮制成的大衣。
3. 貂皮手套:指的是用貂皮制成的手套。
与「貍物」的近义词有:
1. 貂皮制品
2. 貂皮衣物
与「貍物」的反义词有:
1. 人造皮制品
2. 人造皮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