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寎月的意思、寎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寎月的解释

农历三月的别称。《尔雅·释天》:“三月为寎。” 郝懿行 义疏:“寎,本或作窉……然则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 清 钱谦益 《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寎月廿二日为悬弧之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寎月是汉语中特有的传统历法月份名称,特指农历三月的别称。该词最早见于《尔雅·释天》记载:"三月为寎月",其读音为"bǐng yuè",其中"寎"为会意字,甲骨文象人卧病在床之形,本义指梦中惊叫或卧病状态,后借作月份名称属假借用法。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中,这种以特殊字形代指月份的方式,体现了汉字造字智慧与农耕文明的时间观,如《诗经·豳风·七月》便有"三之日于耜"的记载,印证三月作为春耕起始的重要时令意义。现代《汉语大词典》仍保留此词条,标注其源自先秦典籍的特殊用法,属于中华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寎月”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寎月(拼音:bìng yuè)指农历三月的别称。这一名称源自古代典籍《尔雅·释天》,其中记载:“三月为寎”,意为通过“寎”字代指春季第三个月份。

词源与内涵

  1. 字形与含义

    • “寎”通“窉”(bìng),《尔雅》义疏解释:“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此处“丙”对应五行中的“火”,象征光明、旺盛,契合三月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景象。
    • “月”在此指代月份,是汉语中常见的计时单位。
  2.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籍或特定文献,如清代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中提到“寎月廿二日为悬弧之旦”,即用“寎月”指农历三月。

现代适用性

“寎月”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籍、历史文献或诗词创作时可能涉及。如需表达“三月”,可直接使用“农历三月”或“季春”等更通用的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

百炼白云谣半会不成才差譌唱反调晨炊赤节冲击牀帷带领单藉东舟西舫抖簌簌杜鹏程坊市伐性風術贯伯旱雷和唝虹带槐行华艳降落金吹寄趣军训剧曲康伯恪虔苛役筐笼累见不鲜乱弊冒头暮景拿捉盘固侯旁言袢热偏过乾渥青宁起墒铨衡裙网热容散从官生藏失策屎流屁滚世善堂堂威桃菹填限偷空土化霞径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