寎月的意思、寎月的详细解释
寎月的解释
农历三月的别称。《尔雅·释天》:“三月为寎。” 郝懿行 义疏:“寎,本或作窉……然则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 清 钱谦益 《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寎月廿二日为悬弧之旦。”
词语分解
- 寎的解释 寎 ǐ 农历三月的别称。 睡觉多;老想睡觉。 寎 ì 古书上说的一种卧惊病。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月的解释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
网络扩展解释
“寎月”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寎月(拼音:bìng yuè)指农历三月的别称。这一名称源自古代典籍《尔雅·释天》,其中记载:“三月为寎”,意为通过“寎”字代指春季第三个月份。
词源与内涵
-
字形与含义
- “寎”通“窉”(bìng),《尔雅》义疏解释:“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此处“丙”对应五行中的“火”,象征光明、旺盛,契合三月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景象。
- “月”在此指代月份,是汉语中常见的计时单位。
-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籍或特定文献,如清代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中提到“寎月廿二日为悬弧之旦”,即用“寎月”指农历三月。
现代适用性
“寎月”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籍、历史文献或诗词创作时可能涉及。如需表达“三月”,可直接使用“农历三月”或“季春”等更通用的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寎月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安定、宁静的月亮。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寎”部是从宀部而来,表示宁静、安定的意思;“月”部则表示月亮。根据《康熙字典》,寎的总笔画数为8画,月的总笔画数为4画。
寎月一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究,但可以猜测与古人对夜晚月亮的神秘和宁静感受有关。在繁体字中,寎通常写作「寞月」,意思相近,描述了月夜的寂静与安谧。
古时候汉字写法常常有一些变化,但对于寎月这个词,我没有找到古时候的写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寎月是现代汉字的使用方式。
下面是一个例句,展示了寎月这个词的用法:
在这个寧靜的夜晚,我看着窗外的寎月,心情平静而宁谧。
关于组词,我没有找到与寎月搭配使用的常见词语。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由于寎月这个词较为独特,我无法提供具体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