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酃渌的意思、酃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酃渌的解释

1.亦作"酃緑"。亦作"酃醁"。
2.美酒名。晋曹摅《赠石崇》诗:"饮必酃緑,肴则时鲜。"《晋书.武帝纪》:"荐酃渌于太庙。"《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三洲歌》:"湘东酃醁酒,广州龙头铛。"按,有二说:(1)酃﹑渌二酒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李善注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闲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2)即酃酒。《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陆纳袭击衡州刺史丁道贵于渌口"元胡三省注:"衡州,治衡阳县。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緑色,取以酿酒,甘美,谓之酃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酃渌"(Líng L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特指古代名酒"酃酒"(又称酃渌酒、酃绿酒),后亦引申为美酒的代称。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本义:历史名酒

  1. 酒名溯源

    "酃渌"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指产于湖南衡阳酃湖(今衡阳市东)的地方佳酿。其名由产地"酃县"(古县名)与清澈的"渌水"组合而成,凸显水源纯净、酿艺独特的特点。

    《汉语大词典》:"酃渌,亦作'酃绿',酒名。古代名酒,产于湘东酃湖。"

  2. 工艺特征

    以糯米、小麦为原料,经蒸煮、发酵、压榨而成,酒色澄绿(故称"绿酒"),口感醇厚。唐代《膳夫经手录》载其"味甘香烈",为贡酒上品。

    《辞海》(第七版):"酃渌,古代名酒……因产于酃县渌水得名。"


二、引申义:美酒泛称

  1. 文学意象

    自六朝起,"酃渌"成为诗文中美酒的象征。如曹植《七启》:"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酃渌既张",以"酃渌"喻宴饮之奢华。

    《中国酒史》(王赛时著,山东人民出版社):"魏晋名士将酃渌与葡萄酒并列为宴席珍品。"

  2. 文化符号

    因其贡酒身份与稀缺性,"酃渌"被赋予尊贵、雅致的文化标签。宋代《太平御览》引《湘州记》:"酃湖周回三里,取湖水为酒,极甘美。"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历史记载

    《晋书·武帝纪》载太康元年(280年)"荐酃渌于太庙",证实其国家级礼制地位。

    《二十四史全译·晋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书释义

    《汉语大字典》释"酃":"地名,在今湖南衡阳东,产酒著名";"渌"通"醁",指美酒。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

  3. 酒史研究

    现代学者考据指出,酃渌酒是黄酒雏形,其"重酿"工艺影响后世绍兴酒发展。

    《中国酿酒科技发展史》(洪光任著,轻工业出版社)。


四、现代关联

今湖南衡阳仍传承"酃酒"非遗技艺,其酿造基地毗邻古酃湖遗址,延续"酃渌"历史脉络(参考: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

注:"渌"字单独使用时亦可表清澈,如"渌水荡漾",但"酃渌"为固定历史专名,不宜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酃渌”是古代一种美酒的名称,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词源与别名
    “酃渌”源自湖南地名“酃湖”和“渌水”,因水质清冽适合酿酒而得名。该酒在古籍中常写作“醽醁”或“醽绿”,属通假字现象。其中“醁”单独指代美酒,如《广韵》称“醁”为酒名。

  2. 历史记载与地位
    据《荆州记》记载,渌水发源于豫章康乐县(今江西境内),当地乌程乡的井水被官府取用酿酒,与湘东酃酒同为贡品。晋武帝平吴后,曾将酃酒用于太庙祭祀,可见其品质与地位。

  3. 酿造地与特点
    酃酒产自湖南衡阳酃湖(今属湖南衡阳),渌酒则产自江西渌水流域。因酃湖水色碧绿,酒名中“绿”逐渐演变为“醁”,形成“酃醁”的别称。两种酒均以产地优质水源为特色,属古代清酒类。

  4. 音义演变
    “醁”在《集韵》中有“力玉切”(音录)和“卢谷切”(音禄)两种读音,但均指向美酒之义,说明该词在不同方言或历史阶段存在音变现象。

别人正在浏览...

百木半中腰半桌保佣霸世边籴碧霞玺愊亿部目采折采渔瞋嫌點將録垫没鼎镬刀锯东南之秀兜揽飞龙乘云高洁钩鉏够瞧黑油弘壮划地为牢囏难祭鍊惊聒九华云可喜款子冷化化良细亮铮铮磷光[现象]挛废弭櫂谋夫孔多泡蘑菇前戒巧诋怯慑青律湫湄鹊瑞驱众染料三复斯言省略号生仁水情送客通轨汪茫文几五石散香岑嫺习小泰谢连